王钰鑫 邵丹丹

摘要:从智慧城市视域下对城市现有公共设施进行问题探究和优化设计,让公共设施更好的为公众服务,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并从以人为本、结合地域性文化、融入科技与数字化的交互体验和生态保护的绿色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举出实例为具体的研究载体对公共设施的优化方向进行指导,最后对智慧城市视域下的公共设施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优化设计中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公共设施;优化设计

城市的内部结构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在空间场所、行为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人难以想象只是几年前的事情。但近些年,随着5G网络通信的热度逐渐攀升,一个互联网新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的理念自从发出呼吁以来,发展进程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得到了显着加快,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和发展一些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升人与场所、场所与环境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设计师们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智慧城市理念下对城市现有公共设施进行优化设计,让公共设施在科技的引领下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一、理念概述

1“智慧城市”理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和各种系统可以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最先使用在传媒方面的工作,但现在智慧的理念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运用新科技信息的手段提升城市的资源运用效率,优化城市内部的服务和管理,用现代化城市的大数据,互联网各种新媒体手段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2城市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的定义非常广泛,从广义上通常解释为由政府或者公共部门出资在公共场所中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建造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的种类可分为公共交通、社会福利、卫生医疗、教育教学、文化娱乐等等,基本可覆盖所有常见社会部门,公共设施的种类可以是物品或者设备等,为提高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质量而建造,大多数公共设施是免费为居民提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设施的覆盖种类和数量也更加广泛。

二、公共设施现存问题分析

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推进需要有同步的进步,虽然国内现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渐增强,更加广泛的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但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1 公共设施使用功能的单一性

公共设施让群众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种互动需求得到满足是最基本的功能,所以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该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还要对功能进行分类,通过动态和静态方面的特征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过程进行了解和掌握(1)。现在已有的公共设施虽然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对于资源利用方面而言,做到一物多用,使单一的功能变得多样化更为重要。像路边的公共座椅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现有的公共座椅使用功能单一,多数只能提供坐具的功能,但人们的生活步入智能时代,手机,无线网成为市民的日常必需品,将普通的座椅增加手机充电,无线网连接等更加广泛的功能,可以让单一的使用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有一个智能数字站,集合了座椅、小桌面、遮阳挡雨、无线网络、植物景观、城市服务信息等多个用途,用最少的占地空间实现更多功能(如图1)。

2公共设施人性化服务的缺乏性

公共设施的建立是为大众服务,主要作用是带给大众更好的人居环境,所以设施的设计不能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人性化体验,那幺这个设计不能说是成功的。接着以公共座椅和手机充电举例,生活中虽然也经常见到手机充电站,但座椅和手机充电为什幺不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如此一来,人们在使用充电功能使可以同时得到休息,设计变得更加人性化,城市生活也变得更加智能。

3公共设施与大众行为的冲突性

公共设施是为满足大众市民的生活需要而设立的,由此大众的行为方式成为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这里要提到反人类设计,当设计的产品与大众行为无任何交集时,这就是设计的反人类,是失败的体现。例如日常中常见的汀步设计,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反人类的典型代表,基本目前所存在的汀步完全没有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大众行为,步石的间隔距离不是太大就是过小,距离过小行人通过的步伐太频繁,但每次跨两格又不安全。所以公共设施的建设要在研究大众行为的基础上做更好的设计。

三、智慧城市视域下的公共设施优化设计

1以人为本的优化设计

设计为人类服务,一切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准则,人的感官是多重的结合,优秀的设计要满足各方面原则,首先是安全可信赖原则,在设计时增加提升市民安全感的元素,例如在公共设施中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时,让市民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其次是方便快捷原则,在使用时提供正确的信息,减少公众在使用中会产生的错误,正确的引领公众,像很多导视牌设计非常不明确,或者片面化不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增加数字化的科技手段给人立体的直观的表达。最近热门事件垃圾分类让许多市民在垃圾的品种问题上大费脑筋,目前上海计划19年底前预计投放2000个AI垃圾桶,这款垃圾桶利用太阳能或者插电装置,可以识别95%的可回收垃圾品种,也可识别有害垃圾,让市民不再为垃圾分类而烦恼。最后是对特殊群体的人性化服务,在智能科技的不断深入下,人机交互的设计对老年人会有更大的挑战,老年人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很难适应高速技术的革命。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的不足和空巢老人的社会状况,许多老年人面临着独自参与社会活动的问题,所以在智能化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应该注意老龄化的问题,让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阶段的使用者都能独立的正确操作,让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贯穿始终。

2地域性文化的相互融合

不同地区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域广阔,从南至北,从东到西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如果公共设施的设计基本一致,毫无特色,那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感受。目前公共设施缺少本土的个性化设计,公共设施通过其造型、材料、色彩等,运用仿生、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给人们提供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愉悦感。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产品的语言表达出所处时代的精神,所在国家的信仰,所处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与城市景观共同构建城市形象,直观的表达出城市特有的风采与魅力,同时也表达出这个城市的人文追求(2)。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早已远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公共设施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向世人展示当地的文化精髓。智能化的加入更是可以让各种想要展示的元素有更加广泛的发挥空间,例如公交站台的设计,目前公交站台的设计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但是缺少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比如可以在站台增加LED屏幕,播放所处地段的人文景观,特色美食,商场位置等市民想要了解的信息,街区的情况一目了然的体现,让生活在智能的引领下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