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犹中学 张军辉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的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思想的重要方式,这不仅要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练笔。笔者联系日常的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思想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简要说明如下:

一、以教材为重要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这是起点,也是基础

深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美,对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会有较大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精神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将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内心,这个过程,既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的过程,也是学生日后自主创新的重要根基。

具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树立师生平等意识,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客观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学生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其次,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的思想。在追求和探索学生主体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能积贮着充沛的情绪和丰富的意象,我们要加以发现并引导好,心灵的束缚一旦解开就有了创造性思维的高度活泼,高度自由,就会形成一股强烈的、不可遏止的写作冲动。这时文思恰如涨潮般涌上心头,溢于笔端,就会感到左右逢源、意趣横生、松快灵便、手不暇书。同时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要突出“为自己写作”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多写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练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行了多体裁的练笔。再者,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形式上大胆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大散文写作观,随想随写,不拘形式,不拘体裁,写真正的“随笔”,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作文形式的解放与内容的解放同步进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开展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以培养创新能力。

二、“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人文素养,这是创新的关键

现在的高中生,学业压力巨大,课外阅读量很少,最直接的体现是文章素材贫乏,下笔窘缩,表达思想不到位。高考题中名着阅读题往往是靠猜的方式解决。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要想方设法引导,让学生去读。笔者在《荆轲刺秦王》的上课过程中,曾经引用张艺谋先生的电影《英雄》作为开场白,用里面的“天下”二字,启发学生,时势造英雄,谁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通过这种方式,想告诉学生,影视文学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重要方面,学生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不仅是情节,更是背后隐藏的人性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见识和素养,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有历史感和预见性,透析事理升华哲理,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注意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抓住其本质,发现其所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而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并且在课外进行渗透,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