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李 芳

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媒体范读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模仿创新学习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教师有意识推出范读展示,还能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互动性展示中建立鲜活体验认知。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合作展示分角色朗读,其激发效果会更好。

《燕子》一文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作者用观察的视角,对小燕子做描绘和展示,成功创设几个画面。为激发学生朗读训练热情,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配乐分角色朗读音频材料,并做现场指导:这段分角色朗读音频,是老师和两位同学合作录制的,对燕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做直观展示,仔细聆听材料,做模仿训练。学生开始聆听示范诵读音频,对分角色朗读技巧应用展开对应体验学习。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适时播放分角色朗读音频材料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学生对师生合作有更高认同感,自然会仔细聆听、学习。这篇课文也没有故事情节,教师的刻意安排和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带有互动性的朗读学习形式,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学习更为敏感,其训练效果也会更高,教师运用示范诵读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回应更为积极主动。

二、推出活动,激发分角色朗读热情

分角色朗读有不同呈现形式,课堂展示、朗读比赛、课堂演绎等,都属于分角色朗读组织形式,教师要做好方案设计,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活动之中,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学科能力。

1.诵读比赛。

小学学生对比赛、游戏性活动最有感觉,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诵读比赛,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建合作团队,做好角色分工,参与分角色朗读比赛,能够对学生形成强力思想冲击。学生大多有好胜心和表现欲望,对比赛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组织安排,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无疑能够带来丰富学习成效。

教师适时推出比赛活动,能够形成轰动效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角色做具体分析,然后推出分角色朗读比赛活动:同桌两个人合作展开分角色朗读,做好分工,对角色性格特点做分析,展开深入训练,准备参与班级比赛。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研究角色特点,对人物语气语调做分析,课堂排练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训练情况做观察,从技术角度做指导,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角色体验环节。诵读比赛正式展开,教师选出几个学生充当比赛评委,以抽签形式找到比赛对子,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入比赛之中。教师负责评价,对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做专业点评,对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纠偏建议。学生分角色朗读感觉越来越好。教师推出分角色朗读比赛活动,给学生带来更深刻学习体验。教师挑选一部分学生,让其充当比赛评委,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机会,让诵读比赛带来历练效果。

2.演绎展示。

分角色朗读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建立朗读能力。如演绎性朗读,这是学生最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一。特别是一些故事性文本,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创编课本剧,在班级内做演绎展示活动,势必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教师对演绎活动设计、演绎活动组织、演绎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出干预,为学生顺利进入演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刻意推出一些演绎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学生进入演绎环节后,需要更多学法的支持,教师及时作出回应,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属于童话故事,学生对故事情节做梳理阅读,教师安排了分角色朗读演绎任务:学生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做角色分工,可以设定两个人物,对文本内容做必要的改编,然后做演绎排练。教师任务下达后,组织学生做具体准备,给学生提供一些训练建议:不妨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做演绎展示,要准确表现角色特点,不仅要设定特定语气语调,还要在对话语言、对话场景、对话衔接等方面展开具体探索。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对应学习,课堂学习研究氛围逐渐形成。分角色演绎训练环节,学生会遇到很多个性问题,教师跟进指导,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节,在广泛互动中达成学习共识。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对学生具体表现做现场评价,促使学生展开学习反思,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学生从演绎展示中建立丰富学习认知。

三、优化组织,提升分角色朗读品质

分角色朗读需要团队的合作,教师要在团队组织、协调配合、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服务,以提升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品质。

1.正面激励。

学生进入分角色朗读学习后,教师需要做全程监管,对学生学习表现做细致观察,及时作出干预和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从正面给予学生更多激励和鞭策,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助力。学生大多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分角色朗读表现做客观分析,看到其亮眼表现,及时作出正面评价,让学生建立更多学习信心,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积极作用。

教师对学生分角色朗读做出专业点评,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启示和激励,特别是正面的评价,其激发效果会更为显着。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展开分角色朗读训练。学生进入学习展示状态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评价。如:“你能抓住人物性格特点,以语速做对应展示,故意加快语速,表现急性子顾客的特点,角色塑造比较成功。”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比较受用,对继续展示角色特点充满了信心。教师没有运用简单的评语对学生表现作出判定,而是从专业角度,结合角色特点做分析,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反思的机会,无疑对学生形成一定心理冲击。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评价,这样才能形成激励作用。如何设计让学生“心动”的评语,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方法传授。

分角色朗读需要方法支持,教师要展开创造性教学,适时传授一些学法,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在实践操作中内化这些方法。分角色朗读要关注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在朗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展开研究,唯有切准人物特点,才能做出适合的表现,教师对学生朗读存在问题做细致分析,找到方法传授时机,给学生做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渐掌握分角色朗读技巧。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有感觉,教师适时推出分角色朗读任务,能够让其主动展开学习训练,在积极展示和研学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教学《漏》这篇课文,教师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最后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角色众多,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学习,自行组建合作团队,集体研究角色特点,准备做班级演绎展示。学生进入集体排练环节,教师主动参与其中,深入到各个小组,对学生诵读表现做具体分析,找到存在问题,给予对应指导,让学生逐渐找到表现的感觉,自然积累学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分角色朗读表现做全程监控,从学法角度做具体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更多个性指导,让学生自然建立学法积累认知。学生对集体性学习活动有更多参与热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倾向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能够形成丰富学习动机。

四、延伸训练,形塑角色诵读能力

角色诵读训练设计需要有拓展意识,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诵读材料,在呈现形式上做创新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训练活动。

1.精选内容。

课外诵读内容众多,教师适时做出推介,或者给出一些关键词,要求学生自行搜集这些素材,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训练的契机。学生对课外阅读素材有主观选择意识,教师不妨做出一些指导和提示,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内容做诵读训练。如果可能,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信息搜集活动。教师对课内诵读材料做具体整合处理,形成课内课外对接,其训练效果会更为丰厚。

《鹿角和鹿腿》是童话故事,其本身就带有角色特点,教师要求学生课下做角色诵读准备,同桌两个人合作,做好角色分配,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对角色诵读比较熟悉,都能够主动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做调整,逐渐进入到角色之中。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做现场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从方法应用角度做具体分析,将角色诵读学习带入研读环节。

2.创新形式。

课外角色诵读需要同学或者家长的支持,因为涉及到不同角色,自然需要其他人的协助,教师不妨推出一些亲子阅读任务,邀请家长参与角色训练之中,为学生顺利展开角色诵读提供具体帮助。如果可以,还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制作角色诵读视频或者音频材料,这对学生形成的调动会更为直接。如果组织一些课外诵读合作小组,也可以创设一些训练机会,推出一些诵读活动。

如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便为学生准备了课外诵读任务:关于大海,有太多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以“海底世界”为关键词展开网络信息搜集,找到一些故事方面的内容,与家长一起做演绎诵读,做好角色分配,对故事做具体演绎,不妨拍摄成视频传输到微信群之中。学生接受任务后,与家长做深度研究,教师及时介入,与学生家长展开交流,在技术角度做出一些指导,确保课外角色诵读活动顺利展开。经过一番努力,微信群中涌现出一些微视频,教师对这些角色诵读视频做筛选,并选择比较精彩的表演做重点推介,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学习,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分角色朗读带有互动性,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其训练效果更值得期待,教师在朗读素材、朗读活动、朗读组织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服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范读、诵读比赛、演绎训练、方法传授、延伸实践等,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历练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丰富学生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