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后MOOC时代高职院校“2+1”项目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建设“线上线下互补、离亲交互”的混合式教室与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后MOOC时代 高职院校 “2+1”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86-03

一、背景分析

(一)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阐释了“2+1”教育模式的概念,即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年时间中,有两年在校进行理论和操作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该模式突破了学科模式的框架,将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取得了“2+1”>“2.5+0.5”的良好效果。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由原来的两年半压缩到两个学年,为了能够与企业顶岗良好地衔接,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了反复多次的优化整合,既要在时间上严格把握,又要保证学生所学所得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既要打实理论基础,又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短时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后MOOC时代的教学形式。MOOC由于具有大规模(M)、开放(O)和在线课程(OC)学习的特点,成为高职“2+1”模式下予教予学的一个有利工具,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推广使用。特别是后MOOC时代的来临,MOOC已经不再以单纯独立的教学形式存在,新型教学法如翻转课堂、项目驱动教学等,使得MOOC由完全自主学习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模式转变;同时,MOOC平台的发展呈现多元多样化趋势,平台功能也不再受限制于传统的MOOC平台模式,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创新;并且随着线上在线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MOOC平台上很多在线课程都纳入了相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学分认证体系,与线下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这便让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从MOOC教育平台转向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对基于MOOC教学平台的高职“2+1”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线上线下互补、离亲交互”的混合式课堂和教室,从教学定位、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于MOOC平台的高职“2+1”项目教学设计

(一)教学定位应结合高职特色,适应专业需求。调整MOOC“对课不对人”的普适性,高职高专MOOC平台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和个性特色,适应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课程的目标设置应具有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侧重应用技术性,课程组织强调实践,课程实施中充分体现产教结合的高层次。

在当今智能时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创造性地将课程内容、教育技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要素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开展智慧学习与智慧教学,体现开放、参与、体验、协作和分享的思想。

(二)教学组织要有针对性,线上线下离亲交互。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应该针对岗位群进行设计。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例,将学生的学习阶段分为两个环境先后进行。第一阶段为在校两年,该阶段主要在教室和实训室完成校内的基础课的学习,专业课程围绕电工操作证、维修电工中级证开展理论和实操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企业顶岗一年,该阶段则在网络平台和企业车间完成相应MOOC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特别要强调的是,企业顶岗阶段学习课程的开设应该从大学课程向企业合作的、岗位培训性质的课程转移,针对学生实习企业的特点,如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设备及技术要求等,合作开发1-2门在线学习课程,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和辅导,线下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师资和设备进行请教学习和操作练习等。表1中根据近几年学生顶岗企业分类,列出了5门上网课程,每门课程均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完成相应的学分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制作上尽量短小而精致,把握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将整门课程内容进行分割,选择能让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的,不需要在课堂听老师讲授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内容进行线上传输,每个教学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用时10-20分钟,尽量做到有书写、有讲解、有仿真或现象演示,使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既可以当作岗位实习之余的知识补充,也可以成为工作任务的参考资料。

课程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重新构建学习的流程,将以“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向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改变传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划分为输入—内化—输出三个阶段循环。“输入”和“信息传递”由学生在线上的慕课平台进行,教师不仅提供理论教学或者演示操作的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辅导答疑;“内化”和“输出”则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来完成,线上的知识测评、同学之间的讨论、线下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切合实际项目或者真实工作场景的验证等,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过程;最后以“输出”为导向,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自我调整,进行课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个人能力与MOOC质量获得双重提升。

(三)教学评价张弛有度,质量至上。网络平台课程若单独依靠技术监督,则并不能保证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考试和学分认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课程的考核除了线上的各种评定意外,还应该兼顾现场测试。

图1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为例,给出了该课程期评成绩的组成框架。

学时考核是课程成绩评定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内容的80%以上方可参加学习期间MOOC平台的各项考核内容,在限定时间内学时未达到要求者,该门课程记为不通过。

线上每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必须参加MOOC平台上该项目的互动交流和在线研讨活动,由教学实施中所在的网上学习小组或面对面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实习场所和工作岗位合理划分)进行匿名评分,主要考核该学生是否发起话题、是否踊跃参与话题、是否提供有效发言或指导、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个人反思等方面,取平均分记为形成性互评成绩。

每个慕课教学视频后面提出2-3个相关的小问题,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及时复习回顾,又能够对自己的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及时查缺补漏。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生成分析数据,帮助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线上打分,计入学生作业成绩。

按照章节设置在线的阶段测验,每人有三次测评机会,取三次测评的最高分记为阶段理论成绩。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在线提交一份案例报告,该案例必须是与本课程相关的、含有问题情境的、在岗实践阶段的真实案例,可以是利用所学知识正面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的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新生成的问题。案例描述必须真实有效,报告不拘形式,可以提交带照片的设计文档,也可制作带解说的短视频等还原现场作业情况。

在课程结束后的20天时间内,由指导教师按照地域分布组织现场测验,记为期考成绩。

按照各个成绩所占比例,综合计算课程成绩,通过课程综合考核,则获得该课程相应学分。在限定的时间内,任何一项考评不通过,该项目(章节)学习无效,只需重新学习相应项目(章节)内容;若综合评定成绩不合格,则课程学习记录清零,学习从头开始。

三、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思路

(一)视频内容的选取与制作。慕课视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以及最终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讲授者能够把握全局,将整门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细化为若干尽量独立的小知识点,特别是加强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合作,将每个知识点针对性地设计到真实的案例或者项目中。力争做到20分钟的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但是能集中说明或解决一个问题。

视频中的教学组织要改变接受型学习的模式,不能只是录制一段教师课堂上讲授活动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展示一段学习的过程,要包含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视频中内容的展现形式可以是音频、文本、PPT、动画,也可以是现场的操作演示,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设置周期性的话题讨论与作业,师生互动,要有基于软件的测验、作业和讨论组。

(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职MOOC平台在教学中的推广使用将使教师负担加重,教师除了常规备课(备内容、备课堂组织、备话题、备作业与习题)外,还需要录制视频,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进行课程信息维护与答疑等。从传统课堂转到网络教学,教师要经受很大的考验,既要把握全局,综合考虑,熟悉课程内容,还要灵活使用各种制作工具,个人能力也需要大力提升。

实际上,在这种终身学习的新方式之下,教师也成了一名学习者。除了要对课程知识熟悉、教学业务熟练外,教师还应该着重学习技术,学习交流。技术是教师的利器,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丰富和更新教学手段,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帮助教师从网络平台和电子表格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资源走向;而重视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交流,则首先应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其次能够适当抛出问题并纠正学生的误解,最后还需要能够在互动交流和在线研讨活动时给予学生合理、恰当和正确的学习与方法引导。

(三)学生学习持续性。基于MOOC平台的课程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保障学生持续学习除了课程的制作质量、对学习者的吸引外,还可以通过开放部门专业核心课程,将课程学习与学校学分挂钩,学生必须在所开放的专业课程群中选修满一定的学分,并在线上线下完成并通过考核,方能给予毕业。

四、结束语

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开发基于MOOC平台的高职“2+1”人才培养专业在线学习课程,作为一个可扩展和开发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岗位在线培训,以更低的成本使员工了解更多知识,更快进行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整体上降低了重复性劳动量,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手段,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来说,随时随地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使学习更加有目标、有方向,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价值提升,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协作的能力。特别是随着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伴随移动数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后MOOC时代基于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张广红.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

[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刚.“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及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3]王玉峰.基于MOOC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

[4]罗敏,李斌,张俊峰.浅析MOOC课堂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5(29)

[5]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

[6]高职教育信息化.终于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说明白了[EB/OL].(2014-05-26)[2015-03-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ef0120102vqsn.html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车间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李翠翠(1983— ),女,山东蒙阴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