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析舞龙舞狮课程对高职生体质影响,建议在高职院校推广龙狮运动,开展龙狮运动教学;建立龙狮运动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强龙狮运动师资建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舞龙舞狮课程 学生体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16-03

“龙狮运动起源于我国。龙狮在我国是中华儿女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图腾。龙狮运动与中华儿女密不可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2004年由中南大学倡导的“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至今已有13年,全国已经有百余所高校参加“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并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有效地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由此可见,龙狮运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开展龙狮运动教学不失为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之一。2017年3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龙舞龙舞狮专项课程。经过一个学期(2017年3-6月份)舞龙舞狮教学实践,该课程是否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有所改善?为此,笔者从选修舞龙舞狮课程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析舞龙舞狮课程对学生体质影响,旨在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180名学生(女生20名、男生160名)。

(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

1.文献资料法。以“龙狮运动”为关键词,查阅有关龙狮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文献资料;查阅“学生体质健康网”获取学生体质情况的有关信息,为撰写论文提供参考。

2.实验法。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180名学生(女生20名、男生160名)进行实验对比,时间是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14周、28学时)。主要从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50米跑、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等指标进行分析。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19.0进行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广西高职院校开展舞龙舞狮课程现状分析。广西高校开展舞龙舞狮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据调查得知,现阶段“广西二十多所本科学院仅有几所学校有龙狮队伍,较少高校开设有龙狮运动方面的选修课程或必修课。主要因素有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缺少龙狮运动技术优势特色等”。截至2016年12月,广西共举办了3届广西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以2016年12月参加第三届广西大学生龙狮锦标赛的队伍为例,参加舞狮比赛的本科院校仅有2所、高职院校10所;参加舞龙比赛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8所。在比赛期间,笔者和其他高校老师交流和咨询龙狮运动教学情况得知,3所本科院校和10所高职院校仅仅是开展了舞龙舞狮社团,属于学生的第二课外活动,只有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龙狮运动教学并纳入体育专项选修课程。可见,广西高职院校开设龙狮运动课程与教学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学生体质现状分析。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开设时间是一年(如表2所示),即新生入学上学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下学期是体育专项选修课程。体育专项选修设置篮球、排球、健美操、足球、乒乓球、舞龙舞狮、养生与民间体育7门课程,同时还在课程中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融入职业性体能素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3月份(新生入学第二学期)开设舞龙舞狮专项选修课程,主要有舞龙技术、舞狮技术、鼓+锣+镲乐器等内容。为了探析舞龙舞狮课程对高职生体质影响,选取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180名学生(女生20名、男生160名),从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50米跑、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等指标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调查研究得知(如表3、4所示),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男女学生在龙狮教学后,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50米跑、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等指标有明显的提高(P<0.01)。“龙狮运动是一项大中强度间歇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免疫机能,能增强人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学生通过参与到龙狮运动,学生体质得到较好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龙狮运动是集竞技、娱乐、表演、团结等的集体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完成。学生在体验和掌握龙狮运动的同时,也在培养着龙狮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舞龙舞狮课程和学生体质关系分析。现阶段在各高校的体育工作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各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许多体育教学工作,如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体育社团和第二堂活动课等,旨在探讨如何改善学生体质。2014年7月教育部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加明确考核的依据和量化指标,更明确一个合格学生的体质标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2017年3月开设舞龙舞狮课程。在龙狮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耐力等素质进行教学。如在每次舞龙教学中进行多次“8”字舞龙练习、舞狮教学中运用“铁手环”器材并结合蹲马步锻炼学生的上肢和下肢力量,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龙狮运动的基本技术。“对于大学生来说,龙狮运动是一项大、中、小强度兼而有之,以中等强度为主的有氧运动。一次持续10分钟左右的舞龙表演对运动者的心理应激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笔者在完成龙狮运动的课时后,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龙狮运动确实有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在学校应积极推广龙狮运动。2017年6月,通过2016级选修舞龙舞狮课程的180名学生对舞龙舞狮课程的价值认识调查得知,舞龙舞狮课程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抗挫折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议

(一)高职院校推广龙狮运动,开展龙狮运动教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龙狮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现阶段,广西高职院校开设龙狮教学的学校很少。为此,可以在高职院校从龙狮运动的教学和竞赛训练、龙狮运动社团发展、龙狮运动的表演活动等多方面在学校推广龙狮运动,形成一个可持续传承发展与效应,以此推广龙狮运动。不仅有效地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还为提高学生的体质提供有效路径。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体育运动是否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一些运动生理指标作为衡量的依据(见表5),可以从运动的强度、节奏和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笔者在龙狮教学中,每次教学力争把学生的心率控制在150次/min左右,确保学生的运动强度在中等,处于一个有氧运动范畴。从多次教学的心率测试得知,学生的心率能控制在135次/min左右。可以看出,龙狮运动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避免在人体内积聚过量的无氧代谢物。

(二)建立龙狮运动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龙狮运动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要依据现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作为参考依据,不能盲目地设置龙狮教学内容。为此,可以通过每年的学生体质测试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到底是一个什幺样的体质基础层次,再合理设置龙狮的内容。可以从舞龙的基本技术、舞狮的手形、步形、身形等方面,结合职业性体能素质,开发出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龙狮运动课程,激发学生对龙狮运动的热爱和兴趣,使龙狮运动课程体系能够达到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三)加强龙狮运动师资建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学校龙狮运动教学和龙狮运动推广发展的关键是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现阶段广西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师资队伍是制约着龙狮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瓶颈。为此,一方面,各高职院校需要重视龙狮运动发展,延伸龙狮文化价值和意义在学生中的育人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专业龙狮培训、观摩龙狮比赛等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如大学生龙狮运动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学校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教学能力。如每年举办的广西大学生龙狮竞标赛、全国大学生龙狮竞标赛,等等。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龙狮运动理论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政东.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民族传统体育”网络课程“空间站”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C版),2017(6)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1017-01-25)[2017-05-2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3]于野,杜朝辉.广西高校开展舞狮运动教学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12)

[4]梁政东.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C版),2015(6)

[5]郑传锋,周勇,李程秀,等.舞狮运动对大学生免疫机能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6]范锦勤.舞龙对男大学生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

[7]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作者简介】梁政东(1983—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滨海体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