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调查与分析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教师对民俗传统体育的认识、影响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对策: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民俗体育融入效果。

【关键词】民俗体育 广西 高职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73-02

民俗体育是由民族所创造,为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可以归属于传统体育,具有传统体育中的集体性、继承性等特点。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勤劳善良的各民族创造了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其中最有代表的壮族三月三民俗传统歌圩节就包含了多种民俗体育,如抛绣球、抢花炮、竹竿舞、打扁担等十几种活动项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指出,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尽可能地体现健身性和文化性,体现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尽可能开发和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应当把握好政策和改革机遇,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开发民俗体育教学资源,加强竞技体育和民俗体育的课程建设及融合,认识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并不断推动民俗体育在高职体育中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

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融入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前,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及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和了解有关民俗文化、民俗体育、高职体育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信函和电话等方式,针对民俗体育开展的相关问题对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了解民俗体育在各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共同探讨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专家进行交流,获得有利于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三)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就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问卷的有效性。主要对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负责人及在校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四)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统计数据绘制表格和制作图表,保证了相关问题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系统的、逻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所取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推断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1.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情况。在调查的十几所广西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都开设了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最多的项目主要有舞龙、舞狮、抛绣球、板鞋、踩高跷、赛龙舟、竹竿舞、跳绳、踢毽子等。通过调查发现,舞狮、抛绣球、板鞋、踩高跷是开设比例最高的民俗项目,这与广西区运会有这些比赛项目有关。其余如打陀螺、广场舞等项目开设比例较低。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访谈还发现,学校领导对舞龙、舞狮、竹竿舞、板鞋这些民俗体育项目的了解度和认同感也比较高。

2.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社团开展占33.8%,高职体育选项课占18.7%,运动会及文化节占6.9%,课余体育锻炼占26.7%,其他形式占13.9%,由此可以看出,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主要是通过体育社团、高职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三种形式。通过这三种形式来传播民俗体育蕴含的精神文化和知识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3.师资构成情况及经费来源。在民俗体育师资构成方面,仅有少数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大多是体育专任教师兼任多个体育选修项目的教学。民俗体育专职教师不但数量少,理论知识不够完善,专业技术技能不强,而且多数体育教师兼任多个选项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学重心也不能完全专注在民俗体育教学上,这使得民俗体育师资力量更显薄弱。在经费配套方面,很多学校主要是以统筹为主,没有开展民俗体育的专项基金。

(二)教师对民俗传统体育的认识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很多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深,但调查中有82.3%的教师愿意把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进行教学,这说明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得到一定的认同;部分教师不愿意进行民俗体育的教学,给出的原因是教师本身掌握民俗体育的技能不高、学校的教学场地和设备限制、对民俗体育的教学热情不足等。这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学校要多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学习民俗体育教学技能、投入资金修缮场地和购买相关设备、提高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认识、激发体育教师教学的热情等。如果学校领导重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善,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师教授民俗体育的热情。

(三)影响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体育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兴趣、师资的配备分别排在前三位,体育经费支持、体育场地和设备情况、项目自身情况及环境氛围等也是制约民俗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因素。

四、民俗体育融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民俗体育能否有效地融入学校体育,很大因素取决于学校领导及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大对民俗体育精神内涵的宣传力度,把民俗体育所蕴含的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比如竹竿舞体现了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把自身的特长和智慧发挥出来。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实地了解民俗体育文化,增加学生对民俗体育的了解和热情。

(二)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

民俗体育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许多民俗体育项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将其引入体育课程,往往也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广西高校在开展民俗体育项目时,应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使民俗体育的开展收到最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广西高职院校可结合民族文化的特点,开发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比如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中经常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 抢花炮、打扁担、竹竿舞、抛绣球等可融入学院体育课程。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民俗体育融入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为竞技体育培养的专门人才,所教授课程当然都是以竞技体育的选修项目为主,大部分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不太了解,只有少部分教师对舞狮、竹竿舞等民俗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队伍建设还有待优化。优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走出去”就是体育教师去民俗体育开展得好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请进来”就是聘请优秀的民俗体育人士来校进行民俗体育项目的授课,也可以对校内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保证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学校要为民俗体育权威专家和民俗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物资和精神支持,对开发和引进民俗体育新项目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1]穆广宇.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5).

[2]卢炎.抚顺市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J].魅力中国,2015(32).

[3]郭大勇.关于民俗体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深思[J].体育时空,2018(17).

[4]周伟,周静.小学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27).

[5]王斌,陈进.南京高校民俗体育运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2017C496)

【作者简介】梁丽郁(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体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