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琴丽

2003年7月,我从拉堡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提升为校长。当时正值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告诉我,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我们大部分教师的素质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行程中稳步前行,对每一位教师都不放弃、不抛弃,这成了我的一个首要课题。送全体教师到有关院校培训?不现实:多听课,先学习提高?时不我待。就在此时,不少地方顺应课改潮流,先后掀起了“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研修热潮。这个倒可考虑,但如何实施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此我多次到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寻求专家指导。在黄亢美等专家的帮助下,我和我的班子达成了共识:对,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按照“自我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方略,开展我们自己的校本研修。

一、自我研修,多法并举

我们认为,自我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基本因素。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辑录“教法集锦”、诵读“经典诗文”、写“教学后记”等自我研修方式。

(一)抄写“名言警句”

为了使教师的理论学习落到实处,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着作;(2)人手至少一本“名言警句摘抄本”,在阅读时注意摘抄有关的名言警句;(3)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熟读背诵30个句段;(4)能在日常的说课、评课及论文撰写中恰当运用名言警句。同时我还注意以身示范。要求教师做到的,我自己必先做到。如今,我和教师们一样,手头已有两本“名言警句摘抄本”,积累的名言警句至少也有300多句段,我能脱口而出且经常运用的至少就有五六十条。每个学期在抽背名言警句的时候,我都抢在第一个,面向全体教师“考官”现场背诵。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我经常把自己的论文在业务学习中拿来“亮相”,让老师们体会如何运用教育理论和名言警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还经常深入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和老师们一道,运用教育理论和名言警句进行说课或评课。例如,在与学校数学学科组的老师一同听了韦老师的《比的应用》一课后,我虽然长期教语文,也用“两分法”对这节课进行了即席讲评,讲评中不但引用了一些通识的教育名言,还引用了数学“课标”的理论要点,给老师们在如何运用名言警句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从2006年起,我们又结合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要求老师和学生一道诵读经典诗文,而且要求教师人手一本“经典诗文摘抄本”。同时,我还指导各个年级组把老师们喜欢的经典古训进行收集、整理,编辑成“教育经典古训集”,变成自己的“口袋书”以适时背诵记忆,学以致用。在一次语文学科组举行“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中,不少老师都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还特别谈到了这样的合作交流的教学研讨方式对教师的成长极富意义。我在总结性的讲话中,就先后随机地引用了《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语》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英国作家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的名句,老师们对我的发言很是赞赏,说我的发言“口吐珠玑”,“一语中的”。为了更好地开发校本教材,我还亲自选编了《拉堡小学儿童经典诵读本》供师生诵读使用。

(二)辑录“教法集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在我的倡导和示范下,教师们又开展了辑录“教法集锦”的研修活动,即在听课或阅读过程中,将精彩的教学片段和教学环节摘抄或剪贴下来,进行圈、点、批、注,并简要地写出自己的感悟等。现在,我和我的老师们每人至少有3本“教法集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积月累,辑录的课例多了,老师们已能自如地将别人成功的教法“化”为自己的教法,我们都把这些本子笑称为自己的“锦囊妙计”。我作为一名管理者,所辑录的东西不仅仅有精彩的教学案例,还有不少管理案例,它们使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收获颇丰。

(三)写“教学后记”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呀,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必须不断地反思,而反思的最好形式就是写教学后记。因此,我要求教师一课一反思,而且反思要客观、及时、重感悟。

对这个环节我的要求有二。一是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不同的岗位写不同的后记;二是写后记要先零散后集中,由无主题逐渐向有主题靠拢,不断提高后记的质量。到如今粗略统计下来,我本人已经写了70多篇10多万字的后记。最难忘的是那篇《突来的手机铃声》的后记:在一次校务会中,我讲完话后要先离开会议室到幼儿园了解些情况,谁知我左脚刚迈出大门,手机就响起了信息闹铃。这闹铃在安静的会场响得格外清脆。我愣住了,教导主任的话停住了,全体老师的目光齐刷刷地朝铃声响起的地方搜索,最后锁定在我身上。我看到了理解的眼神,但是按照学校管理条例有关开会期间手机一律静音的规定,我显然不能随便再迈出右脚。于是,我转过身子,对全体老师说:“刚才是我的手机响,对不起,影响了大家开会。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就要在期末考核中扣分,请作会议记录。”我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这件事我在当天的后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感悟——“事后,我真的庆幸那一刻自己作出的决定,从表面看或许会损害校长的个人威信,实际上,它也是在提高校长的个人威信啊!”

二、身体力行,促进互助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围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尽可能一样高,这样木桶蓄的水才能达到最大值。为此,我十分强调团队的合作、互助,并身体力行之,以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研相长,共同进步。

(一)实施“2+1”工程

“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2篇后记,由科研室和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的后记,或展示,或宣读。“l”就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l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1篇读书心得并进行座谈交流。评委们的眼光是“挑剔”的,竞争“对手”是强劲的,所以,我的每篇后记或读书心得都得认真思考、用心撰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品”在每个月的交流中都有“亮相”。

(二)开展“4+1”互动课堂研究

“4”即4种课:(1)预约课——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听课;(2)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或同事邀请听课;(3)

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4)开放课——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和兄弟学校的领导、教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层面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虽然我的工作很忙,但为了保证四种课的研究效果,我都坚持做到:每周听1节预约课,每节邀请课都如期参加,每次同形课研究都参与,每次“开放日”活动的方案都亲自审批。

“1”即开展一种重现性的教研活动,“一课二上三讨论”。首先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第一次执教,执教者反思,组内成员交流后教师第二次执教甚至第三次执教,最后经过整理案例,形成策略。这种合作研讨的方式有深度、有实效,深得教师们的喜爱。

(三)开辟主题论坛

为了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疑义相析,学校经常针对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举行主题论坛活动,并在网上为教师开辟了教育教学论坛栏目,每月由年级组出1份《教研小报》,通过辩论、交流、研讨,使论坛成为教师提升能力的又一个平台。

(四)巧用“二八定律”

在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我清楚地知道要重视“二八群体”的存在,即20%的人才群体和80%的普通群体,而“边缘教师”和“掉队教师”就存在于80%的普通群体中。两个群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此,我让校内的“名师”与“边缘教师”或“掉队教师”结对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依靠学校的内部力量,为教师提供帮助,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如今,学校的人才群体不断壮大,借用上级对我校教师的评价——那是“好一支赏心悦目的队伍”!

三、多方寻助,实现引领

首先,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智力上的支持、行动上的帮助。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身体力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行动教育研究模式,几年来,我除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的唐云增教授,柳州市教科所的廖先祥、张子杰、廖志红等专家到我校作辅导讲座外,还多次邀请特级教师、全国知名专家、广西小教中心的黄亢美老师等到我校作校本研修专题培训和指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工程蔡恒奇秘书长、新加坡现代语言中心彭丽儿校长、自治区教育厅师范处李清先处长、广西师院继续教育学院李红副院长等,也曾到我校指导校本研修工作。另外,我还引导教师们经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方式接受专家们的指导。

其次,坚持一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为教师购买一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着作,让教师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着作,从中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现隐性的专家引领。

第三,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我们每学期都有计划地送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校后再安排他们作“移植报告”、“学习体会报告”或者上“移植课”。这种“滚雪球”式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专家的专业引领。

几年的校本研修实践证明,我们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有效的。2006年5月,应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县级培训机构校本研修引导者培养班的邀请,我亲率7位普通教师前往首府南宁为会议举行教师“二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场展示;2007年12月28日,自治区教育厅在柳州市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场会暨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会,我校共有10位教师应邀进行现场展示,我也在会上作了校本研修的简要介绍;2008年5月21日,全区诵读经典现场会在柳江县举行,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共有14名教师和12名学生作了经典诗文诵读及名句积累运用的展示……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理论修养、文化底蕴、教学技能、科研能力都切实地得到了提高,先后有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40多人次在县、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100多篇。我本人则被上级授予了全国经典诵读优秀校长、柳州市“巾帼建功”能手、柳州市“星星火炬”奖章等荣誉称号。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几年来,我们抱着“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信念走下来,切实地提升了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质量,成就了我校教师的团队之美!

(责编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