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永

【摘要】本文阐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来调动学生的质疑热情,通过开放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潜力,通过合情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质疑能力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09-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意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质疑热情,通过开放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潜力,通过合情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打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与释疑中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

数学源于人类对生产、生活的探索,生活为我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我们的探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生出疑问,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随时质疑,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将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出平面展开图。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几种情况之后,就假设出正方体中的六个面任意组合都可以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针对这种假设,有学生提出了质疑:难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真的有这幺多种吗?由此,学生展开了更加全面的探究,教师将各小组的结果进行了展示,在剔除相同情况之后,共得出了11种情况,由此可见假设是不成立的。此时又有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这些展开图呢?学生尝试分类,发现“141”排列的有6种,“132”排列的有3种,“222”排列的有1种,“33”排列的有1种,这样就能轻松地记住结论。而假设中不成立的结论,通过画图就可以看出,比如含有“凹”“田”的图形就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开放课堂,培育学生质疑的种子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究的火种,“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不断培育学生质疑的种子生根发芽,使课堂在质疑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契机,引导学生在辩疑释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揭示数学规律,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课堂因质疑而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探究最少需要几个条件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只需三个条件就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质疑:是否任意三个对应相等都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推理等方式展开探究,由此得出结论。开放课堂开放的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才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触及问题的实质。在质疑与探究中学生可以发现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进而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情评价,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展开合情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和表扬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二次根式》一课时,在求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时,当学生回答出中a的取值范围为a≤0、中a的取值范围为a>0时,教师要表扬他们能够把握住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非负性和分式分母不能为0,这既是基本的常识,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接下来化简a时,学生就会利用已有知识展开复习。在展示不同学生的结果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质疑得出了a为负数这一结论,并得出结果为-。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满质疑与释疑,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从而增强课堂实效性。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