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提出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在单元统一阅读主题的引领下,通过单元导读、整合精读、整合自读、拓展运用四种课型,在单元各篇课文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单元整体阅读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 单元 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72-02

2016年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充分发挥了单元整合归类的作用,让同一类型文本集结在同一个单元内。教师可根据其特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经由单元这个“桥梁”接触更加广阔、丰富的文章资源。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围绕单元的主题(话题情境)设置单元训练项目,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的训练为一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一般的阅读方法,除了学习课文,还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与话题情境相关的课外阅读。这样的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具体明确的主题更加有利于学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文本,同一教学重难点可在单元不同文本中得到反复的学习与巩固,一个教学点可以迁移到另一篇文章的教学中。

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型大体为:单元导读→整合精读→整合自读→拓展运用。这四种课型前后紧密相连,充分关注与整合单元各篇之间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主题,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现,有效培养学生整读文本、提炼多篇文本共有信息、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现代文为例,谈谈如何展开这四个课型的教学。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把握

部编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主题,课文内容与单元主题高度契合,单元后面设计的写作任务也都与单元主题高度一致。在开始每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并出示本单元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单元进行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浏览本单元的每一篇文章,并用一句话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该单元下的《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四篇现代文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亲情。教师依据单元鲜明的教学主题,用两个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导读。首先,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导入,让学生朗读本单元导读,并出示本单元着重训练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出示“品味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象征手法”三个学习重点。其次,检查学生课前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生字词的预习情况,请各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小组间的对学,由学生自己质疑纠错,并当堂检测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次,指导学生采取“一读读顺、二读读懂、三读读通”的自主阅读方法,掌握各篇文章的主旨、主要内容、作者情感、文章结构等,并对各篇文章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批注按照“主旨、主要内容、作者情感、文章结构”的既定形式,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完成批注之后,教师让学生展示批注成果。如《秋天的怀念》批注展示:“1.主旨: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2.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写作者瘫痪以后,脾气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他的坏脾气……”最后,拎出每个单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组合起来进行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品味这些很见功力的精彩语句,进行小组间的鉴赏、质疑。

二、整合精读:精读范例,学得方法

单篇课文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单位,正是由一篇篇独立的单篇课文组成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但是,每个单元都有多个单篇,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单篇都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一来课时受限,二来什幺都教主次不分,重点内容得不到突出,所以教师应从各篇中选择若干篇课文作为精读的范例,让学生“读一篇,知一类”。在选择教学范例时,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基础与学习需求来考虑,其次要考虑单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价值,围绕单元训练目标,选出最有学习价值的那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范例应选择《秋天的怀念》与《散步》,因为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语言虽然平实却饱含感人的力量,有利于实现单元训练目标。

精读课应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围绕“品味细节描写”精读《秋天的怀念》一课,运用朗读法与批注法,对该课文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师首先应以课文中的语句为例子,介绍何为“细节描写”。其次,采取学生齐读、朗读接龙的方式,让学生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语调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把自己对母爱的感受充分地读出来,在朗读的同时画出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语段,读完课文之后展示自己画出的语段,并以讨论、探究的方式展开具有个性化的鉴赏。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的“扑”字和“抓”字透露了母亲的紧张情绪,她想抓住儿子,怕他轻生;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儿子看到落叶难过的心……在学生进行透彻的鉴赏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如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态,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第二课时,延续上一课时对细节描写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鉴赏《散步》中的细节描写,并着重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画出《散步》中描写母亲、儿子、妻子、“我”的语句,结合这些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如“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的“摸摸”足以体现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表现了母亲温和慈爱的性格特点。在概括出文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子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

三、整合自读:放手自学,速读余篇

整合自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凭借在精读例子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学习余下的课文。教师在自读课中不再作详细的指导,只需要突出每篇课文的精华之处,其他大部分内容就留给学生自己感悟。自读课大约用时一个课时。

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同是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虽然《秋天的怀念》等课文也用了象征手法,但不像这两篇运用得这幺明显。这节自读课主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旁批再次阅读两篇课文,并让学生对两篇文章在主题、语言风格、构思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将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出来,共同探讨,明确两篇课文的主题都是写母爱,都通过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都体现了散文诗清新雅致的语言风格,但《金色花》的语言更加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的语言则比较典雅、书面化,在构思方面,《金色花》充满了想象力,以儿童的视角写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写的都是虚拟之境,而《荷叶·母亲》将现实与联想融为一体,以荷叶比喻母亲,直抒对母亲的感情。接着,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明确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象征母亲的保护。最后,回顾《秋天的怀念》等文章,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象征手法的隐晦运用,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写“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表面上是写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象征作者对生命的眷念与渴望,诠释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拓展运用:广泛阅读,读写结合

当整个单元的课文都学完之后,教师再用一个或两个课时安排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当堂进行课堂小练笔。在阅读内容上,围绕本单元的主题、作者或单元训练重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做到阅读、积累、鉴赏、练笔的结合。

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主题选择《孩子,我为什幺打你》(毕淑敏)、《小红门》(席慕蓉)、《我的母亲》(胡适)三篇文章,再次引导学生运用“一读读顺、二读读懂、三读读通”和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分析这三篇文章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和抒发感情的,是否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等。在通过课外文章巩固所学之后,进行片段写作,让学生写一写身边的人物,重点训练在叙事中通过细节表达情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如何用好这些例子考验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提倡主体化阅读教学的今天,教师要跳出单篇文本教学的惯常做法,充分整合篇与篇之间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主题,关注单元整体的教学,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备一个单元而不是只备一节或一篇,在教学时教师也要整体安排一个单元的活动,把课堂教学、拓展运用有机整合,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