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合性阅读教学策略,建议教师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整合,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整合性阅读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学实践需要关注的重点。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应当以学生语言的构建为基础,刺激学生思维发展并将其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能力。要推动语文学科素养落地,仅仅依靠教材远远不够,还需配合大量的阅读材料,实施整合性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和高质量的阅读,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思维、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语文能力。本文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整合性阅读教学的阐述,具体如下。

一、整合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部编版教材的编写已尽量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辅助学生阅读理解。但是教材的内容毕竟是静态的,且有些内容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教师仍以讲述、朗读、板书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理解课文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着眼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努力探寻适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多媒体教育技术越来越成熟,多媒体和学科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技术,既符合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也能较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描写了多种大自然的声音,有滴滴答答的小雨声、有淙淙的溪流声、有哗啦啦的海流声、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教学时,笔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声音,而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模拟发声,有人的鸟叫声学得很像,有人的溪流声跑调了……对此,笔者没有作过多的评价,而是把准备好的音频播放出来,让学生认真倾听。听到大自然真正的声音,学生再与自己刚刚模拟的声音比较,就知道不同在哪里,进而对每种声音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微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即时学习等优势,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思维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某个重点或者难点时,播放一个微课视频,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把一个知识点声情并茂、形象细致地展示出来,节约了教师大量板书、解释、演示的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厚。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虽然课文详细地描述了爬山虎的“脚”是什幺样子,也配了一张“脚”的图片,但对学生而言,还是难以对爬山虎的“脚”形成准确的认知。于是,笔者专门针对爬山虎的“脚”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视频中清晰地展现了爬山虎的“脚”的形态,并插入一段以延时摄影方式拍摄的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步攀爬上墙面的。

可见,根据教学的需求整合多种教学方式,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整合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科融合,整合教学内容,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语文教学而言,课标要求全方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础语文能力,因此,教学不能割裂单元、板块,更不能割裂目标,而要打破壁垒、整合内容,使教学具有系统性、延续性。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教材,根据不同的主题,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内容增删等操作,使教学内容经过整合后,更贴合主题,更突出重点。

(一)整合教材内容

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对教材课文顺序的调整上,以课文内容为线索进行整合,如把相同题材、相同体裁、相同主题思想的文章调整组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集中地学习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而更好掌握某一文体、某种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学习思路,体会其中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也可以体现在知识难易程度的归类上,如拼音、词句教学可以根据生字词的关联程度及难易程度进行重新组合,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字词串联课文内容、自由编创故事情节,使其加深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含三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和一篇习作例文《颐和园》,这些课文均是描绘祖国大好山河、名胜古迹的文章。进入新课教学前,笔者让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爬天都峰》。从题目看,该文与即将要学习的几篇课文是属于同一类文章,都有写景的内容,但是细读之下,可以发现《爬天都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记叙文,其侧重借景物抒发“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的情感,而《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也隐含着情感因素;《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是游记,是纯写景的文章;《七月的天山》则是一篇写景散文。教学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整合《爬天都峰》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这些同为描绘景色的文章之间写作手法的异同,探讨不同写作手法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有什幺区别,同时积累景物描写的优美词句。

(二)整合阅读文本

文本的整合不能局限于课文,还要扩展到课外的阅读文本。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即使能够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未必能够自行合理安排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深度。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当将课外阅读文本纳入其中,将课内、课外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这样才能基于不同阅读材料对学生做出不同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习得多种阅读方法。当然,整合课内外的阅读文本,不能脱离教材,而要围绕课本内容进行科学的拓展和延伸。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故乡》全文;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选择性地阅读《三国演义》的章节,甚至阅读全书;教学《长征》一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毛主席的其他诗词。这样整合阅读材料指导阅读,可以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使其涉猎更多的阅读素材。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整合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后,组织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海洋知识、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教学《牧场之国》一课后,请学生阅读更多介绍荷兰的书籍,或者到网络上查找更多介绍荷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此外,整合课外阅读文本,还要注意依据学段的不同,选择有益学生身心发展、与学生能力匹配的内容。如小学中低年级应当以童话故事、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内容为主,其中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可酌情增加科幻、战斗、运动等内容;高年级则应当在此基础上增加人物传记、中外名着、传奇故事、惊险小说、科普文章等具有更高文学性、戏剧性、知识性的作品。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需求,纳入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处世能力、了解生活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幺》《自救小常识》《动脑筋爷爷》等书籍。或者推荐一些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地域文化、人文资源的书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教材文章还是结合课外读物整合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一致的,均是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思考问题、审美鉴赏等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整合学习方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进展到一定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课堂类型对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阅读的质量,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整合

小学生突出的学习特点表现为,喜欢新颖的、需要动脑筋、能够施展想象的学习内容,对有具体情节或者与自己经验相关的知识更感兴趣。而思维特征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稳定、有效思维时间短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指导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方式,由此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时,笔者首先使用“问题法”引导学生预读课文:“普罗米修斯为什幺要盗火?他是怎幺盗火的?他盗火之后受到惩罚了吗?”第一遍粗略读下来,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基本上就能理解文章的大意。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用默读法通读全文。与朗读不同,默读只需要眼到、心到即可,无需读出声,适合不受干扰的课堂自主阅读。问题引导朗读法与默读法的整合运用,循序渐进地剖析文章,让学生一步步接近文章的内核,从而加深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整合

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阅读课堂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学习方法的整合优化时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知识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应当多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更多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阅读,自行获得结论;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多采用启发、团队合作、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同时与教师讲解、习题练习的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发现问题、加深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质量。

(三)根据课堂类型整合

学习方法的整合还应充分考虑教学计划、知识类型及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做练习、做笔记等学习方式,而是灵活联合其他方式,以求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文章均节选自我国的四大名着,课前笔者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行查阅每篇课文所在名着的创作背景,对所要阅读的课文形成初步印象。在课中,除在文章情节、主旨及写作特色等方面让学生进行自由提问、分组讨论,对课文中的生字和重点词句仍采取教师启发分析、讲练结合等传统学习方式,尤其是《景阳冈》一课,课文篇幅较长,其词句与现在用法略有不同,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式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掌握难点。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吴丽珍(197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