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为

摘 要: 当前,高中学困生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困生人数明显增加。特别是高中学困生,要查清其产生的主要成因,寻求相应的转化策略。本文从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入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进入高中以后,所学内容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不少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学习而变为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要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习外语的状况,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一、高中学习困难生的现状与存在成因

1.学生学习起步不一致,导致基础参差不齐。高中生相当一部分源于农村村校,而农村学校教学从小学开始或重视不够。在中学阶段,中考备考时追求升学率,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这些在无形中造成高一学生起点的差距。

2.造成高中学生学习有困难,除了内部原因之外还有家庭、学校、教师和教材等外部原因。现行高中教材内容多且难,复现率低,衔接坡度大,更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教材难教难学是产生高中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受高考影响,日常课堂活动充斥大量练习,一些学生不重视课堂活动的运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老师课内外多交流,学困生都认为老师的批评可以接受,但最不能容忍老师的冷嘲热讽及鄙视的目光,希望老师不要总拿成绩评定他们,对待优生和学困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

3.学习方法与习惯的不科学性,记忆方法死板,学习方式的简单处理,课文内容肤浅理解,更谈不上方法的积累和知识的梳理。

4.老师不重视。我在近几年校际或区际教研活动中,注意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老师在提问学生时根本没有照顾到那些弱势群体——学困生。

5.这些学困生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曾经做过努力,试图提高学习成绩,但因种种原因而放弃。由于这些因素造成学困生诸如压抑、自卑等心理障碍,大大制约他们的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开发。

二、学困生的转化与策略

所谓只有不会教书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一个学困生都可以取得进步,只要我们给予合适的定位。正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们可以从下面探讨与研究努力方向。

1.加强交流,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学困生。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良好的师生感情能够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当学生喜欢老师时,学生就会感受到上课是一种享受,乐于听老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知交融、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认真细心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聪明才智得到有效发挥。

2.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能够使人奋发向上的内部动力,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就要多鼓励、常表扬,逐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他们坚强的自信心。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认为自己可以学好的信心。如何让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老师授课时要运用充满情趣的教学方法。在此前提下力争把课堂变成一个纯知识交流的课堂。要从简单的开始,学生首先明白自己在学什幺,学到了什幺。再者,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如初学、巩固和复习)采用不同讲授方法。

3.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一些学生沿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导致高中阶段学习盲目,无所适从。初中学生对知识多是机械记忆,对课文强化背诵;高中学习凭理解、重推理。对知识的学习更侧重篇章结构的理解,而解题则紧绕推理、论证。帮助学生认识差别,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4.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创新教学,激励学困生。老师的品德与威信如何能决定学生的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教师应学会赏识,随时捕捉不同学生的思维发散点,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平时在课堂上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偏易的任务或题目,降低一定难度供学困生参与和解答。讲解知识时,尽量分解难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上黑板板演时适应他们的实际能力,只要他们对了,我就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极易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5.逐步夯实学困生双基,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思维能力较弱,以及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到位,有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影响平时学习效率。因此,应让学生明确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推断能力,让他们在心理压力上减负,在综合运用能力上脱贫。适当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并加强变式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高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工作。要带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信念对待学困生,不断寻找能使这些学困生发挥自身潜能的教学秘诀,并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地扶持学困生,使他们彻底脱困。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2]钱在森,主编.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张庆林.最优学习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