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香春

摘 要: 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进行适用于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摆在当今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首先要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习动机 教学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幺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幺样的生活。”[1]语文教学改革从教师的角度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从学生的角度即改变学习方式,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核心。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是转变学习方式,如果不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学习方式就无从谈起。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1.注重情感教育。

排除知识的认知障碍是实现师生之间感情互通的重要手段。情感是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因素的主要调节功能。然而学生智力的发展,借助非智力因素的优化,而非智力因素的根本是情感的全部功能。情感不仅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部分,更是现代素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或低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2.实施激励教育。

在课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每位学生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己,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才识得到老师的赏识及认可[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激励方式教学,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尝试

利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产生具有远景性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动机。可以利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比如唐代李世民曾说:“语言者,君子之机杆。”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总司令曾说《识字课本》是影响他一生的书。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语文的重要作用及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还要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将自己对语文的学习与社会建设及民族发展紧密连接,进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巩固学习语文的动机,将这种长久的学习动机转变成学习态度,进而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

三、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推动剂。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使学生再有付出,再有行动,如果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学生的满意结果,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由于自我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2.在源头不竭的学习动机下提高学习效率。

将过去课堂中的“满堂灌”形式转变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语文课堂建设成富有生机的现代型语文课堂,这是实现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的源头即动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学生学好语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学起来,动起来,才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氛围中自主创新、自主学习。

3.让师生成为选修课的畅游者。

第一,认真、正确地处理必修、选修课的关系。在高中语文中设置选修课及必修课是为了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语文教师要将选修课当做必修课一样重要,在进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必修课的重要知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对选修课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即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重要。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过渡好,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二,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处理。将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基础知识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学内容中。通常情况下选修课的内容都是一些文学性的作品,欣赏价值极高,通过教师的讲解,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广泛,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知识,例如可以从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三方面积累。②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于每位学生的学情都要全面顾及。在一样的选修课中,可能有的学生对这一个专题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另一个研究领域感兴趣,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批准学生在各自喜欢的研究领域探索,尽量使每位学生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四、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情感教育、激励教育,认真正确地处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做到内外动机相互配合,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卢万华. 新课改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法研究与实践[D].延边大学,2010.

[2]贾鑫.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朱子健. 对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