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 本文以国内外对于大工程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基础,针对统计学类专业课程特点,研究大工程观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以吉首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将其付诸统计学专业《非寿险精算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基于“大工程观”的《非寿险精算学》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大工程观 《非寿险精算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精算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一门集保险学、统计学、数学等多门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1988年精算学自北美国家引进我国,随之我国各大高校如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陆续开设精算专业或者在统计学专业、数学专业下开设精算方向,精算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寿险精算领域,并且建立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相比之下,精算学在非寿险领域的应用还刚刚起步,非寿险精算学的教育还没有成熟的知识体系。

一、非寿险精算学课程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在非寿险精算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在非寿险精算学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忽视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

目前的非寿险精算学教材或者内容比较浅显,或者内容不够完整,只单纯讲述非寿险精算学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将与其相关的保险学、统计学等知识融入教材中,导致课程内容与保险学、统计学等内容相脱节,使学生缺少基础知识,无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非寿险精算学计算结果。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大多应用多媒体,主要侧重于由教师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的“满堂灌”,或是偏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偏重于金融知识的介绍,却几乎没有哪个学校开设相应实验课,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非寿险精算人才的需求。

二、“大工程观”的理论

“大工程观”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莫尔1993年提出的关于工程教育的思想为基础的。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该院名为《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的长期规划,此规划中提出了“大工程观”思想。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于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

“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和整体性的工程教育理念体系。大工程观以实践性和整体性为基本特点,它所倡导的教学改革也从这个方面展开。实践性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在工程教育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计算机技术,倡导开设实验课,便于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模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整体性是指注重工程教育本身的完整性,避免过于专业化而割裂工程本身,将工程活动所需的技术、知识、条件等融合到一起,将各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工程教育的教学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工程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针对非寿险精算的实际问题,要厘定非寿险公司的车险费率时,往往涉及的样本数量相当大,如果学生单纯只会手工计算一些简单的、样本容量较小的费率厘定问题,则是不具备从事非寿险精算相关工作的能力的,并且非寿险精算学是集统计学、数学、保险学、金融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课程,而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相关学科对非寿险精算学的影响。故以“大工程观”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知识的复合性和能力的多样性,是非常符合教学改革趋势的。

三、以吉首大学为例的教学改革

(一)吉首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优势

鉴于我校统计学类专业下设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于其他学院学生要好,并且同时开设了金融投资学、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这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寿险精算学》提供了知识背景。

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一贯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这些举措为规范教学工作、保障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对获准立项的上级教改课题按规定给予配套经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研究的顺利完成。在投入保障上,近年来加大了建设投入,2006年至今建成了一个省部共建实验室“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实验室”,建成了“统计与金融创新实验室”;同时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并且学生在其他统计学专业课程中也学习了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Eviews等软件。这为《非寿险精算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平台。

(二)教学改革对策

在《非寿险精算学》教学改革中,笔者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其中,教学内容改革是指构建完整的、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改革是指开设实验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1.教学内容的整合

由于《非寿险精算学》对学生的数学要求相对比较高,要求其对矩母函数、特征函数、卷积公式等数学知识有很好把握,并能够进行计算。故在教学过程中,回顾《非寿险精算学》涉及的数量基础知识。鼓励学生随身携带一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便随时查阅相关知识。教学中,运用数学理论进行《非寿险精算学》课程中的数学推导,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记忆和理解公式。

我院除了开设数学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案例的计算结果。寿险精算和非寿险精算尽管费率厘定的方法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在讲到非寿险精算学的准备金评估时,可联系到寿险精算学,帮助学生回顾准备金的概念。

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向学生普及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培养其参与实验教学的意识。其次,制订实验教学计划,积极与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开设实验课,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如鼓励他们运用Spss、Sas、Eviews等统计软件对课程中的索赔次数、损失分布进行拟合等,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寻找最为合适的索赔次数模型、损失分布模型。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发挥《非寿险精算学》的应用性特点,并帮助学生熟悉Spss、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一步对《非寿险精算学》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及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大工程观”的相关理论及各高校《非寿险精算学》的教学体系设置情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着手,以统计学专业(精算方向)为试点专业,旨在总结出一个适合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学生水平的《非寿险精算学》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统计人才奠定基础。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够对我校《非寿险精算学》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提高《非寿险精算学》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宁,樊毅.论“大工程观”背景下保险精算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08(8).

[2]樊毅,陈文俊.高校保险精算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史敬涛,陈建良.大学生科研训练与保险精算类课程教学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5).

[4]林枫.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改实践——面向非精算专业[J].中国科技信息,2012(20).

[5]武婷婷.高校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

课题项目:吉首大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 SYJG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