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龙

摘 要: 当前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主要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作者就换位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以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新的知识领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感受学生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当前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主要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新的知识领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换位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感受学生情绪

“现在的学生都是少爷,千金,说不得,骂不得,太难教。”“今天我就随便说了他几句,他就不得了了,跟我顶嘴了。”……诸如此类的抱怨在教师中不绝于耳。我们很少会认识到问题很可能是我们教师这一方引起的,设想一下假如我是学生,父母的期望很高;书包的分量很重,不只学你一个任课老师教的科目;每天功课很多,睡觉的时间很晚;竞争的压力很大;老师的笑容很少,神情肃穆……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假如我们不善待学生,对学生一味不知轻重的批评,对学生实行高压政策,那幺学生的对立情绪也就自然会产生。当师生“水火不容”的时候,教师课上得再好也是没用的。所以,换个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多与学生沟通,多走到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多为他们解难分忧,多给予鼓励表扬,心地纯真的学生会被你的温情打动,会为你的鼓励,甚至不经意的一句鼓励而加倍勤奋。记得这个学期的一次家长会中有个家长在会后特地来感谢我,说是因为我的一句话使得她女儿特别喜欢学数学、做数学题,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考了高分。说实话,当时我有点发愣,因为我忘记了我曾经说过什幺,还是这位家长讲出来的:“通过这次测试(一次小练习)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说明你的数学是可以学好的,通过努力你会学得更好。”就是这样一句再普通不过的鼓励激励着这位学生加倍勤奋,乐此不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有效进行。

二、感受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和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工具学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学常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感到与生活没有多大联系,常常会有“学了也没用”的念头,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教授纯数学概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学习最强的内驱力是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次在凤凰数学网上观看到特级教师赵齐猛老师执教的《折纸中的学问》,这对我启发很大。赵老师在推导1+2+2■+2■+…+2■=2■+(2■-1)=2■-1公式的时候并没有利用纯数学理论去推理,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折纸入手,让学生通过折纸来发现,对折纸片,沿折痕将其一分为二,两部分面积都等于多少,用其作为标签写在其中一块上,并把它扔在一边,在余下的纸片上重复上述操作,当进行第n次操作后,扔掉的第n块纸片上的标签为多少,余下的纸片面积为多少,而后让同学们把扔掉的纸片按原图位置放回,让学生观察自己所拼出的图形,发现经验公式。而后让学生假设把扔掉的第n块纸片面积设为1,那幺根据自己所拼的图形,得到类似的结论.最终得到经验公式1+2+2■+2■+…+2■=2■-1.教师用心良苦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的兴趣,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毫无包袱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奇妙,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感受学生难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们精心设计的新授、例题、练习计划,等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实际发生的情形可能与你想象的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提出比较多的问题,貌似巧妙启发,实质却是填鸭式的灌输。当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草率否定学生的思路方法,转而急于介绍自己的思路,造成学生思维得不到进一步拓展,思路被强行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学生参与的热情骤然降低。这样,学生学习就没有了主见和创造性。因此,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备好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疑虑,体会学生的难处,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学不能彩排,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节是正常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甚至是错误都不可怕。教师不应回避,应大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反思。譬如,我们讲到直角平面坐标系基本概念时,从教师的眼光看,这是学习函数时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是学习函数时的基本工具。但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个与以前知识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概念,并且是从以往习惯的一维空间迈向二维空间,知识跨度相当大,学生必然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所以,我们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当学生把点的横纵坐标搞颠倒时,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当学生书写不符合标准时,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谅解;当学生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如老师画得漂亮、规范时,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纠正、完善。当进入一个我们熟知学生陌生的全新领域时,尤其这个全新的知识点还是这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个转折点的时候,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疑虑和难处,在先行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后续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又譬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课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交AB的延长线于F,求证:AB/AC=DF/AF。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很清楚的,就是通过两次相似利用中间比DB/AD求证,而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老师成熟的解题经验,此时我们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即便他们会走一些弯路,犯一些错误,也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思路,把自己的解题意图强加给学生。他们会利用横着看、竖着看,试图证明△ABC和△ADF相似,不要刻意阻拦他们错误的想法,让他们自己知错而退,且知道是因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不可能相似的。当他们从一条死胡同中走出来又走入另外一条死胡同时,我们要继续给学生机会。对学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决、棘手的问题,他们会考虑到能否将其中的一条线段等量换成另一条线段,比如,将DF换成AE,证明△ABC和△AEF,最后发现还是不行,还是一条死胡同,原因在于假如DF=AE,则图形中会出现特殊角:30度、60度,而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是不一定要出现特殊角的。明白了错误的原因,学生心甘情愿地退出来寻找另一种解决途径,最终探索找到正解,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恶意”掐断学生兴致勃勃的探求,使学生收获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经过挫折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解决问题靠的是突发灵感的误区走出来,水到渠成才是学生要追求的目标。站在学生作为初学者的认知规律的角度上,通过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

四、对学生错误的感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说是学生,即使是教师也会犯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错误的原因。讲课之前,如果我们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上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控制错误的发生。譬如,讲解方程x/0.7-(0.17-0.2x)/0.03=1之前,我们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复习提问时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淆。使学生预先明了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察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则后患无穷。因此,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消灭错误打下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展示错误机会、揭示错误的方法、排除错误的途径。学生一旦掉进“陷阱”,并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来,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譬如,初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从作业中发现学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因为对本法理解不够全面而出现一些错误。上课前,我首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了自己的解答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讨论找出了错误的原因,加深了学生对此方法的理解。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可能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在学生产生错误时,让学生正视错误,让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这样就能增强学生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五、感受学生盲点

“所有知识只不过是记忆力”。记忆和遗忘是相伴而生的,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应不失时机地通过穿插练习、课后复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扫除知识盲点。根据学生记忆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比较、类比等方法整合、加固知识体系。还可以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譬如,“奇负偶正”的符号法则,“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平移法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用学生的视、听、运动等多种感官,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减少遗忘。当在教学中发现遗忘问题时,应立即“换位”学生角色,与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归纳,从而唤醒学生的模糊记忆,战胜遗忘,万不可盲目硬“逼”。譬如,在用到韦达定理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在初学阶段可能会突然回忆不起这一定理,有的学生对x■+x■=-■,x■·x■=■中负号究竟是谁的回忆不起来,此时我们可以同学生一道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推导韦达定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而且教给了学生万一解题的紧要关头遗忘了重要知识点时的解决策略。切身地感受学生知识盲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恰如其分地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这样对学生而言,教师人性化的“救助”对他的帮助很大,在解决问题中扫清了障碍,学生自然而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得师生教学活动得以更有效地开展下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通过换位思考,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长学生学习本领,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