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李清华

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是自Binet 测验以来心理测验领域少数真正有价值的突破之一(Sternberg & Grigorenko 2002)。动态评估主要建立在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和Feuerstein认知结构可塑性理论之上,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估理念。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者通过对学习者或受试的中介干预和互动,探索和发现学习者的潜在发展能力。传统的智力测验和评价用数量表示人的能力,这种静态的、指向过去的、“以结果为取向”的评价模式测量的是个体已形成的能力,而不是个体的潜能,测量的结果除了给个体一个分数或其他标签外,对教学提供的反馈信息较少。动态评估强调互动和干预,强调评价与教学相结合,侧重对个体认知策略的培训和潜能的开发,通过中介互动探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评价本身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揭示学生的未来“所能”。因此,这种评价模式是动态的、指向将来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对有效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指导教学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动态评估的理念逐渐被二/外语测试与评估领域所认识和接受。《语言测试》开始刊载动态评估的研究论文(如,Poehner, Zhang & Lu 2015)。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动态评估的大规模化实施提供可能性。可以预见,动态评估将在课堂评估和大规模测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i & Li 2015)。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动态评估研究较少。孔文教授的专着《外语写作中的动态评估: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系统探索了外语写作中的动态评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

一、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介绍本书的理论背景,第二、三章讨论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第四章综述了动态评估在L2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介绍外语写作理论、教学与评估的现状,第六章基于前几章的讨论构建了“外语写作动态评估模型”,第七、八、九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从同伴干预的过程和效果、教师干预的过程和效果及同伴干预与教师干预比较等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第十章提供外语写作动态报告的撰写方法,第十一章是全书的总结。下面阐述该书的主要内容。

外语写作动态评估与传统的评估方法在理念上显着不同。传统评估方法测评的是学习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是对已成熟写作能力的评估。动态评估方法测评的是在同伴、教师或其他专家干预和引导下学习者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是对位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将要成熟但还未成熟的写作潜能的评估。

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写作潜能,作者在构建的动态评估模型中主要运用了同伴干预和教师干预。动态评估中的同伴干预和教师干预与传统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有着质的区别。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学习者作文中的错误,无论是同伴还是教师,他们通常会直接指出有错误的地方,然后加以纠正和解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反馈研究实质上是纠错反馈研究。但动态评估中的同伴干预和教师干预并不以纠错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探索学习者最近发展区挖掘学习者写作潜能为其主要宗旨。同伴和教师充当支架作用,通过给予学习者一系列的提示,让其自行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仅在学习者需要的情况下给予适量和恰当的帮助。

为了调查同伴干预在外语写作动态评估中使用的情况及了解何种形式的同伴干预更有利于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发展,作者分别对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同伴干预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同伴干预过程的研究从四个层面展开,分别调查两种同伴干预在话题种类和数量、互动模式、指导者主要采用的提示策略及指导者反馈质量上的异同。对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同伴干预效果的研究从三个层面展开,分别调查两种形式的同伴干预在作文修改阶段的采纳率、对作文质量的影响及指导者和学习者对同伴反馈态度上的异同。

为了调查动态评估中教师干预的实施情况,作者分别对其干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对教师干预的过程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调查干预过程中师生之间讨论的话题种类和数量、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及教师主要采用的提示策略。对教师干预效果的研究从三个层面展开,分别调查教师反馈在作文修改阶段的采纳率、教师干预对作文质的影响及学习者对教师干预的态度。

在对同伴干预和教师干预分别调查完毕后,作者比较了两种干预的异同之处。

对比结果表明语言运用为同伴之间讨论的重点话题,思想内容为师生之间讨论的重点话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同伴指导者干预的为初稿,语言错误确实较多;二是同伴指导者与学习者的能力相似,较难发现深层次的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互动模式上,同伴干预的指导者和学习者英语能力相似,社会地位平等,因此双方输出的话语量和参与度相对均衡。但在教师干预中,由于师生之间的差距过大,导致教师是话语的主要输出者,学习者则少言寡语。

在提示策略上,教师比同伴指导者更多地使用各种提示策略启发学生。显然,在指导学生上,教师经验更丰富。

在对作文质量的影响上,两种干预对作文总分、语言准确度和语言流利度三个方面的影响都较显着。但在词汇复杂度上,教师干预比同伴干预效果更好;在语法复杂度上,两种干预影响甚微。

另外,作者比较了学习者对两种干预的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学习者认为两种干预都各有其利弊,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两种干预都持肯定态度,90%的学习者希望既得到同伴干预又得到教师干预。

最后,作者展现了一份由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构成的完整的动态评估报告以供外语写作教师和研究者参考。

二、简评

本书的理论贡献在于把动态评估的思想引进我国外语写作教学与评估中,并将其与L2写作理论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外语写作动态评估模型。在该模型中,同伴和教师充当中介,利用动态评估中常用的渐进提示法对学习者的初稿、修改稿进行干预,不仅推进和评估了学习者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提升的学习潜能,而且体现了L2写作教学理念中的过程教学法。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相互补充,从多方位展示学习者外语写作的进步历程。可以说,本书中构建的外语写作动态评估模型实现了教、学、评三位一体。

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对动态评估做了一些研究。韩宝成(2009)向我国外语界介绍了国外动态评估的发展状况,Li & Li(2015)全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二语动态评估研究,张艳红(2010)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Lan & Liu(2010)试图把教师干预与外语写作结合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二语动态评估的系统深入研究仍较匮乏。孔文教授的这本专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研究的缺憾,是国内动态评估研究的奠基之作。该书是我国外语界首部较为详尽地介绍动态评估理念、方法并尝试将动态评估模式运用到外语写作教学与评估的着作。专着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已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重要的外语类期刊(孔文、方洁 ,2013),说明学界对研究成果的肯定。

本书首次试图把动态评估思想运用到我国外语写作教学中,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凤毛麟角,因此书中提出的外语写作动态评估模式仍是试探性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提示策略的设计上,共归纳了五个常用的提示策略,但这种做法略嫌简单,更合理的归类方法等仍需进一步探索。另外,动态评估在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应用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an, X., & Liu, Y. A case study of dynamic assessment in EFL process writing[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1):24-40.

[2]Li, Q. & Li, D. 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dynamic assessment [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5(1):55-73.

[3]Sternberg, R. J. & Grigorenko, E. L. Dynamic Testing: The Nature and Measurement of Learning Potential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Poehner, M. E.,Zhang, J. & Lu, X. Computerized dynamic assessment: Diagnosing L2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learner responsiveness to mediation[J]. Language Testing,2015(3):337-357.

[5]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6):452-458.

[6]孔文,方洁.另类评估的新发展——动态评估面面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35-42.

[7]孔文,李清华. 二语写作中的同伴反馈:对称性还是非对称性?[J].外语教学,2013(4):50-55.

[8]孔文,李敦东,余国兴. L2写作动态评估中的同伴中介干预与教师中介干预比较研究[J].外语界2013(3):77-86.

[9]孔文,吴艳花. 国外教师反馈研究三十年:理论与实践[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90-95.

[10]孔文,郭泉江. 二语写作理论、教学与评估研究五十年[J]. 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4):14-22.

[11]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