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不断改革,辅导员工作目标不断变化。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定位出现很大变化。随着全球化发展,高校办学水平开始朝国际化标准发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大量涌入,学生思想开始朝多元化发展。体制改革下,高效管理模式开始出现相应的变化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基于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措施。

关键词: 双重身份 辅导员工作 理论素养

1.高校辅导员理论素质要求要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功能的主体,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辅导员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辅导员需要认识到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对价值有强烈认同感,提高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力。大学生属于较高的知识层次群体,求知欲很强,本身敬仰学识渊博的教师,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人文素养。新时期学生工作量大,涉及面更广,突发性很强,辅导员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辅导员需要全面提高理论素养,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

2.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2.1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制度

为保证辅导员得到更专业化的培训,在建设培训机制中,需要注意鼓励辅导员深造,挑选优秀人才,促进辅导员后续发展。鼓励理论素质较低的辅导员进一步攻读学习,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另外需要注意调整辅导员性别、年龄及性格等,保证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的合理性。

在辅导员培训工作开展中加强创新,突破培训方法和内容,更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并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在培训工作开展中,建议采用老少结合的方式,让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与青年人结合,促进年轻辅导员成长,同时需要让学历低的辅导员继续进修,参加培训班。对辅导员开展短期培训工作,定期培训。在培训工作开展中,建议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培训模式,促进辅导员成长。

2.2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养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人员,同时是管理学生的主要人员,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辅导员在开展辅导工作中需要尊重爱护学生,充分发挥辅导员功能,教师积极寻找学生矛盾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为适应时代需求,辅导员需要养成终身学习、完善自我的习惯,明确自身素养对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并在日常工作中组成小组,加强小组间学习。

2.3开展团队化培训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科研部分集中在研究部门,虽然更严谨,但是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辅导员长期采用单一科学研究模式,辅导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中,建立研究中心,组建教学团队,在研究中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把辅导员凝聚在一起,在研究中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高校辅导员理论知识素养需要长期的培养过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团队化建设培养。

高校辅导员团队化培训在建设中需要确定团队组成核心,保证相近学科方向和教学任务类似的辅导员组合在一起,确定发展目标,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同时需要确定合理的导师制度和保障措施,促进团队学习工作全面展开。

2.4建立辅导员激励制度

在全面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中,需要建立更全面的辅导员激励制度,保证人性化管理。高校辅导员激励制度有利于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激励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保持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营造更浓郁的教育氛围。

在建立辅导员激励制度中,需要保持客观、公平、公正等原则,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在辅导员激励制度中制定定期表彰制度,通过评定年度优秀辅导员工作,激励督导员更积极地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5推行青年辅导员导师制

给新进辅导员安排合适的导师,引导青年辅导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建立有效的教育指导制度,导师对青年辅导员开展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指导年轻辅导员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更好地开展学习,快速提高理论素养,降低工作盲目性。另外导师制能使辅导员今后发展方向更明确,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高校在实施辅导员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导师能力,做好指导模式选择。

3.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双重身份下的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措施,高校辅导员同时肩负管理和教师身份,目前高校中真正能够担负起管理的人员主要为普通教师,辅导员开展理论授课教学的能力不高,而且辅导员多是年轻人,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对口,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校在提升辅导员素质中需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和辅导员上升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辅导员需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阳黔花,李红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路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5).

[2]唐曼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积极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3]梁飞飞.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职业特殊性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软实力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03).

[5]王畅,杜秀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2(06).

[6]练庆伟,董玉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发展的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