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摘 要: 作者参加此次论坛感觉受益很大,九个主题论坛是同时举行的,在此就不针对某一个主体论坛发表意见了,而是针对本次论坛谈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论坛 感悟

一、论坛概况

(一)举办时间。

2015年10月24-25日

(二)举办地点。

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

(三)论坛组成。

本次论坛分为主论坛和9个主题论坛两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主论坛

(1)主题为:互联网+教育

(2)嘉宾和汇报主题

2.九个主题论坛

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②MOOC与混合式教学;③“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④互联网推进教育均衡;⑤网络校际协作发展;⑥信息技术推进职业技术改革;⑦信息技术推进未来特殊教育;⑧学前教育信息化;⑨教育管理信息化与信息安全。

二、个人感悟

(一)参赛主体的多元化。

本次论坛的参会人员不单单是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政府、产品生产商也积极参与,学校教师覆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范畴。广大教师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各自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及希望寻求的帮助。

(二)主题覆盖的范围比较全面,但厂商开发的新产品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这届论坛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9个主题论坛中有一个论坛主题涉及特殊教育,以前论坛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而且就这方面与会的各位专家非常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三)本届论坛不仅有赞扬的声音,也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声音。

本届论坛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与会嘉宾不仅总结出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绩,而且很坦诚地总结出此过程中存在的各方不足,有对政策法规的质疑,有对实施策略的不满,但这并不针对特定人和特定事,而是从有效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对现已开展工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对后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导向作用。

(四)个人的一点想法。

1.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

个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若想取得好的成绩,教师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者。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制作得再好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那幺此工作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何才能够让教师乐于参加此项工作。我认为应该将促进学生进步和教师个人成长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最终诉求,教师才可能从心底接受这件事,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当然上级部门的政策导向是此项工作的指明灯和方向盘。

2.“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个人认为“互联网”+“教育”应该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影响教育,以此观念推动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变革,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是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影响教育。“互联网+教育”并不在于高成本的设备,而在于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知识点进行细分和串联,技术和成本并不是核心。我们应该认识到技术不可能影响教育,否则将会被技术异化,我们应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将互联网技术有选择性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使技术为教育所服务。另外教育效果的好坏与技术的先进程度高低没有必然联系,而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的适合性才与教育效果具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教育层级具有不同侧重点。另外要想实现真正有效的“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

3.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教育层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可能更加侧重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和生态型。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侧重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比如:可不可以设置一个系统让大一新生能在家就可以完成学费缴纳、宿舍选取、一卡通办理等工作,这样既减轻迎接新生工作的负担,又使学生感受技术的魅力,使得他们对大学有不一样的新感觉。

4.如何对待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都提出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使用“堵”的手段,而应该是用“疏”的政策,应该让学生使用手机为课堂教学服务。我对这种观点不是一味否认也不是一味肯定,要想让学生能够利用手机为课堂教学服务,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考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的最佳手段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发言使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的最佳手段。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面向社会,企业设计和研发的产品最终要在学校中进行应用,如果在二者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则可以将学校自身很强的理论基础和企业具有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基础有效融合,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