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恒

摘 要: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现代职业学校管理”的需求,在系统调研、科学论证、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融合物联网技术与传统技防技术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系统多业务融合的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该工程广泛采用包括IP视频监控、RFID、传感器、无线报警、人员定位跟踪、红外电子周界、二维码、手机移动终端管理等安防产品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稳定的“感知校园”智慧安防系统,将需要保护的对象延伸和扩展到校园内的任何角落,并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关键词: 物联网 “1123”工程 安防系统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权益的案件日益增多,校园安全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依靠传统的技防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元性、隐蔽性和网络化的趋势。同时,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难、学情监控措施落后及安全管理内容复杂多变等现实问题,如何预防、控制和减少校园犯罪,提高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给学校师生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等是检验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因此,为给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平安校园建设中,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管理目标,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建设特色项目,实施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主要包括1个中心——校园数字安全监控中心;1个平台——IP视频监控平台;2个报警系统——现场报警系统和网络报警系统;3个联动系统——校园电子周界系统、各楼层分控区域安全管理系统和分建筑物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平台与人员进出及轨迹系统。

二、建设目标

(一)工程预期建设成果

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的先进网络资源及物联网基础设施,在校园数字安全监控中心、全IP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及数字平台、一卡通基础上,通过传统技防技术及RFID、传感器、移动互联等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与升级,构建数字校园安全与环境监控中心,实现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二)工程的创新点

1.系统方案设计先进,既结合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实际又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平安数字校园的应用,填补国内中职学校在学情、教情监控及安全管理某些方面的空白。采用分组管理模式简化了大系统的管理。

2.在中职学校实现以数字校园为依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校园安全与环境监控中心。

3.营造全方位协同联动的安全环境,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数字平台、安全监控系统融合、传感器网络节点与视频监控节点相互渗透、传感器和RFID技术结合、二维识别码和无线通信技术贯通。

三、建设过程

(一)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体系做好平安数字校园顶层设计

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体系构建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建设方案,使学校在治安防控工作中,实现事前的全面预防、事中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及事后的分析考核。

主要思路是通过校园数字安全监控中心系统、电子地图、在线巡更及人员轨迹系统等“事前”功能全面防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IP视频监控系统的采集分析、报警联动等功能快速响应及指挥处置突发事件等“事中”问题;通过视频回放、轨迹查询、考核机制等“事后”功能统计评估突发事件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

(二)形成协同建设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六个统一”

在建设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中,本着“六个统一”的原则方法建设该项目。这六个统一分别是“统一规划是前提”、“统一标准是基础”、“统一设计是关键”、“统一建设是方法”、“统一投资是手段”、“统一管理是保证”。

(三)通过“基础设施网络+物联网技术支撑+应用支撑+管理服务”四个层次构建平安数字校园

在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如下步骤加强系统建设。

1.借助学校数字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平安数字校园专网,将IP视频监控、无线报警、传感器等实现与其他业务分割。在全校范围内布设火灾、防盗、入侵及环境传感器,形成物联网安防传感网络。在校园周界安装无线红外栅栏,分别与分区域报警中心和数字安全监控中心联动。

2.建设校园数字安全监控中心。该系统在网络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校园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工作,并建设6个分区域报警中心,通过网络实现对报警主机及传感器分级和集中管理,构成网络报警中心系统。

3.通过建设全覆盖的全IP视频监控系统,在全校范围内安装500余个网络摄像头及5个视频服务器和256T磁盘阵列存储,对整个校园的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校园周界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

4.在各应用模块建设中,模块之间提供联动机制,以发挥安防系统的最大性能,从而为平安校园的建设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技防”支持。

5.通过数字平台及一卡通系统,实现对人员的出入管理。并通过2.4GRFID技术,设置15个采集点,并为师生员工及车辆配发智能卡,利用校园电子地图实现人员及物品轨迹的跟踪与位置的查询。

四、建设成果与成效

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拓展了校园安防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给校园安防系统的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实现各安防系统的有效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保护学校师生的财产、生命安全。

(一)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的建设,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已经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二)主要成效

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取得了以下成效。

1.满足了校园安全重大决策的可视化、智能化指挥的需求

通过平安数字校园,实时提供校园各类安全信息,实现校园安全监控无死角,使得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更方便快捷。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整个校园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有效、秩序良好”的效果。

2.校园综合治安管理工作实现了智能化

支持对重要区域、大型活动等进行智能监控和安全预警及联动,支持校园突发事件的预案启动、应急处置和事后评估等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应急指挥与网格化管理的无缝集成。

3.物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方便程度

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安防技术融合,管理者可灵活的通过监控软件、手机APP等方式随时随地对安全状况进行查看,满足全方位、全员管理的需求。

六、体会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平安数字校园,采用先进的技术确实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在平安数字校园建设中,如何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的现代化,培训和普及应用是关键。师生员工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及运维人员的培训,并要求管理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逐步完善。

(二)发展与设想

虽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平安数字校园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但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此外,智能决策以及基于三维技术的一体化安全监控中心的建设将成为下一步平安数字校园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