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敏

摘 要: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课前自主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在课上;知识应用在课后;知识的考核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结合Flash逐帧动画原理知识点,分析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微视频 翻转课堂 知识内化 Flash

一、概述

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21世纪,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的日益更新,个性化、碎片化、主题化、微型化的学习资源逐渐开放化、多元化和共享化。继微博、MOOCs(慕课平台)、网络公开课等网络学习资源之后,微视频教学成为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微视频以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容量小、情景化为特点,适合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观看,实现了“处处能学,人人能学,时时能学”的有效利用碎片时间的学习愿景。

翻转课堂的设计一般由问题引导、观看教学视频和解决问题三部分构成。问题引导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有“热身”的问题,并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发放给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是教师发放教学微视频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在线指导监督学生学习、收集反馈准备课堂活动;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标记疑惑,提出问题。从这个环节开始,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开始和新知识发生作用,激活了新概念,实现了知识的内化。第三个环节的解决问题发生在课堂,这个环节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展示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组织、指导学习活动,对学生或者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协作,寻求帮助,取长补短,互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充当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实现知识的第二次内化。

二、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在Flash课中的应用

(一)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课前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前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明确采取什幺样的教学方式。哪些内容需要协作式教学方法,哪些内容需要分层次教学,等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哪些内容适合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对微视频进行整体设计。避免教学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Flash逐层动画教学为例,明确教学目标为:①知道帧、帧频与关键帧的含义;②掌握制作“逐层动画”的方法;③通过掌握帧频控制动画的播放时间。

(2)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教学微视频。

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学生观看微视频,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任务单的制定要遵循由简逐难;多方位的检测(理论的总结,实践的操作);激励与挑战并存,设置具有挑战的附加题,通过奖励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微视频的制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某个具体的示例,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利用互联网的优秀视频。本案例是以教师自己制作的简单的“升国旗”演示示例,时间8分钟左右。发布在微信圈、云盘或者电子邮件中,同时教师也给学生提供网上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课前学习活动。

(1)观看教学视频并查阅相关学习资料。

学生通过微信圈或者云盘观看教师做好的微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重复的讲解,节约了课堂时间的浪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推荐的相关学习资料,进一步加深巩固已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适时停止或重复微视频,学生掌握学习进度,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

(2)完成任务单,反馈问题给教师。

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学生参照任务单自我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反馈给教师或者同步学习的同学,彼此交流经验、问题、收获。教师要做好问题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上课活动的准备。

(二)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课中活动设计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中之重,课前的自主学习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课堂活动则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拓展知识,进而内化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Flash逐层动画教学为例。以常见的“快速翻书”方法,讲解古老的动画原理,进而进入“逐帧动画”理论知识,结合“翻书”讲解“帧”。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升国旗”具体示例结合教师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实践+理论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达到“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效果。

2.互动讨论,角色翻转。

学生个体不同,原有知识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对新知识的认知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有选择地判断哪些问题需要集中讲解,哪些问题只需要个别指导,又有哪些问题需要反复强调重点讲解。在讨论过程中,师生角色可以翻转,教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传授给其他学生进行更深的领悟和应用,这种翻转模式的运用较灵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

3.自由发挥,独立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并有所创新。讨论之后就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独立创新。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练习,才能对知识进行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的讲解、小组的讨论都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小组讨论,老师和同伴讲解,将大量时间用在独立思考、作业的创新。在Flash逐层动画的课堂,教师事前只举例“升国旗”。学生“举一反三”制作出“奔跑的动物”、“怒放的鲜花”、“小鸡破壳出生”、“小虫吃苹果”等运用逐层动画的案例,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从方法和策略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认知结构。

4.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经过独立思考,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带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作品展示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其他同伴的点评,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观看其他同伴作品的时候,学习优点,弥补不足,也有“豁然开朗”的领悟。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不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信心得到增强。

(三)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通过布置大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作为课后教学活动,学生常常感觉枯燥无味,同时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面对老师批改作业后一个个的叉号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应付。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拓展延伸发生在课堂课后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和课前的微视频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发布在教学网或者网盘中,方便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和领悟,鼓励学生将作品上传到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让更多的人观看、评讲。学生通过分享别人的作品,会反思自己的成果,进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不断的反思完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不断的延伸拓展,学生不断地在吸收内化知识,真正实现了在主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课后消化吸收进行知识的补救,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公示,让学生监督。

四、结语

片段化的视频内容、递进式的内容组织形式、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智能化的配套反馈系统为微视频的成功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但是不能把翻转课堂仅仅简单理解为“课前微视频+课中讨论”。实际上,微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通过课前的观看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课中的观看避免多次反复讲解,腾出大量时间进行思考练习;课后的继续观看,对知识进行回顾,有整体的把握。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组织形式,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把握,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玲,汪晓凤.微视频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9):36-38.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

[3]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

[4]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