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 要:朝鲜族中学承载着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历史教学中,应以教材为核心扩展教学内容;编写传承朝鲜族历史文化的校本教材;开展历史活动课;以历史学科为依托,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文化;历史学科教学

中华民族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各个民族在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又有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灿烂花园中的一枝灵动之花,目前,黑龙江共有朝鲜族高中17所,这些中学既承担着升学任务又承担着传承朝鲜族民族文化的责任。

一、 朝鲜族中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

(一) 高质量传承语言文字

朝鲜族中学应用朝鲜语进行教学的特色,使得学生从小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扎实的根基。朝语课的设置,更是为高质量地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字提供了载体,民族语言文字在朝鲜族中学得到了高质量的传承。

(二) 多角度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黑龙江民族教育条例》中指出“民族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明确了民族学校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目前省内所有朝鲜族中学都将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列入正式课程当中。有的学校建立了民俗馆、艺术活动室作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基地,有的学校编写了民族文化内容的校本教材,一批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课题正在研究当中。

以上种种,都使得传统文化在朝鲜族中学得到了有效传承,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引起了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二、 朝鲜族中学传承民族文化教学的不足

(一) 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以饮食文化为例,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紫菜包饭、辣白菜等民族饮食,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只是对某一种或几种饮食有所了解,对于朝鲜民族传统饮食还是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更谈不上了解各类饮食的源流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精神。

(二) 民族文化教育不成系统,不成梯度

民族文化教育切入点多是好事,可以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接触民族文化,但是,这也造成了民族教育各自为战、不成系统。学生接触到一些文化上的“点”,不能形成一个“面”,更不能形成系统性认知。老师们的各自为战,也造成在某些切入点上,有重复选择、重复学习的现象,没有形成梯度性教学,这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基于以上这些不足,笔者进行了审慎的思考,觉得中学历史课具有独特的学科内容,理应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三、 历史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一) 重视教材内容,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进行民族历史教育

甲午中日战争、两极格局、抗美援朝、全球化,这些内容中都涉及朝鲜半岛的知识,在讲授这些重点内容的同时,将朝鲜半岛的历史一并学习,可以对朝鲜半岛的近代史形成基本的线索,这无疑对系统掌握民族历史有很大帮助。

(二) 编写校本教材,系统学习民族文化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朝鲜族中学面临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就应该突出这个方向。在笔者主编的校本教材中,有一个章节题目为——《黑龙江朝鲜族的发展》,下设子题目分别是:朝鲜族移民黑龙江、中国朝鲜族的文化特点、黑龙江地区朝鲜族的分布和现状。这些内容虽然篇幅不多、纵深不长,但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串联起了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我国朝鲜族的发展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民族历史和民族现状的整体认知。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学习民族历史,凝练民族精神

历史学科的活动课形式多样,课程资源也相当丰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选取了“朝鲜族英雄抗日故事演讲会”、“我是民俗馆讲解员”、“民俗村建筑考察”等题材设计活动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活动课,学生既了解了民族文化,又有机会感受中国朝鲜族与朝鲜半岛居民和中国汉族的不同。比如“我是民俗馆讲解员”一课,通过讲解学校民俗馆的生产工具,回顾了祖辈从朝鲜半岛移民之后汲取中国北方农业经验,因地制宜改进传统农具的过程。历史学科的教学是在无声中润物,在融汇中熏陶,使民族精神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凝练。

(四) 以历史课为依托,扩大外延,开展广泛的教学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实施中有效利用和合理配备校内外各种资源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以历史课为依托,排演历史话剧,展现朝鲜移民来华后的历史片段,历史话剧共分四幕,选择的时间节点为明朝末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0年、二战期间。第一幕展现了明朝末年,朝鲜军队助明军作战于后金,战后大批朝鲜士兵留居中国;第二幕展现破产的朝鲜农民大批迁华谋生;第三幕展现朝鲜亡国后破产民众和抗日人士来华;第四幕展现二战期间日本强行迁朝鲜农民入华和中朝民众齐力抗日的历史。通过观看此剧,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朝鲜半岛民众移民中国的过程,更了解了中国朝鲜族在形成过程中独有的文化特征。剧中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服饰、礼仪、饮食等民族传统文化成果按时间线索逐一展现出来,将以前表层理解的文化知识与历史发展过程结合。

传承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是民族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是每一个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效的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的时代不僵化保守、不随波迷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共奏民族大团结的盛世凯歌。

参考文献:

[1]丹珠昂奔.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6-09-21.

[2]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第三十四条[Z].

[3]郑金洲.走向校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