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艳��

摘要:情智教育走进了我们安图二小。它是适应新的教育要求的及时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作为人们的一种现代病,已越来越突出,并且多角度地折射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这与时代对孩子们的要求——成为情智双馨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应运而生,出现在小学的课程中。并且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以情智教育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让生命因情智教育而不断丰润,让情智教育因生命成长而光彩绽放,情智双修、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把心理健康课程的一些内容与作文课程进行整合,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情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因此,我们教师在尽心作文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写、去问,让他们把喜怒哀乐流于笔端,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作文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对学生也是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相得益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事半功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所写作文的材料到底从哪里来?众所周知,源于孩子们童真的眼睛和稚嫩的心灵。也就是自己生活世界中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都清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也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除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它们和谐统一。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是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开发小学生的心理潜能,作文教学与之融合,恰恰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有了这个想法,我在教学中开始探究怎样把它付诸实践。使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有机地整合,我从两方面着手:一、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念,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在成文时从文中体现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的目的。

作文作为基础学科,首先应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的体现,即真情实感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即使某些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还不甚健康,但写出来也要比掩藏起来好得多,写出来了,才有可能得到师长和朋友的深刻理解和真诚帮助。同时,也只有在展示生命原生态的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升华。因此,抓住作文教学中的契机,摸索出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从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想些什幺,孩子们对具体事物的不同看法。把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这两个学科互相促进,这与当前所倡导的学科整合同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应当是作者自我宣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不同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需要是一个追求的最高目标。古人也留下此言:“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言之不足,故歌咏之。”作文的情动于中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实现多种需要的过程中的感触,这些感触有的说出口,更多的会掩藏于心。这些窝在心里的话,想说但不易说,不说又憋得慌。而这种矛盾状态,作文就应当引导学生去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鼓励大家敢说“吾心”,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把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以下几项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一、 培养兴趣,多角度写作文

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成效,必须对学生心理和现有知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心理教育,体现于作文中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有多种的形式,而在各类形式中都可以渗透心理教育,以达到作文修身的目的。其一,写日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其二,通过作文活动课优化学生心理情感。其三,开展一系列作文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若干专题,如《我和××》的系列作文,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方面(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又如《那一次,我……》系列作文,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及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以辩论、讨论、演讲等形式开好作文活动课,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的目的。模式,“体验激发兴趣——指导进行习作——渗透心理教育——完善升华情感”:首先,在语文练笔中,把练笔的立意渗透于学生心理健康所学的内容中。课堂上,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了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确实心悦诚服地接受书中的观点。如:在进行练笔《愤怒的描写》时,结合了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愤怒时人的样子,愤怒时的动作和语言,再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人发怒时的样子。使学生对“愤怒”有了“狰狞”、“恐怖”等直观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回忆在过去的生活中一件令自己愤怒的事,让学生叙述当时自己愤怒的表现以及这件事的结果。在讲述中,要求学生利用在课堂上所得到的正确认识,对自己当时愤怒的表现及后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学生们有的对自己当时愤怒冲动的后悔:有的对自己当时冷静处理的庆幸:更多的是对“愤怒”的思考。接着,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愤怒对人的身体危害及其他方面的负面作用,而相互交流又把这种正确认识更加深化完善。再通过收集资料,积累名人名言有关对“愤怒”的描述,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思考——愤怒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后,我再带领学生进入练笔的环节。这也正是心理健康和作文课整合的最终目的。

在作文《父母在我心中》的教学中,课堂上,我利用心理课上的一个教学片断,由母亲代替儿子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引入,整个课堂上始终荡漾着浓浓的亲情。学生在练笔时,满怀着对父母的爱,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父母。他们发自肺腑、充满感情的话语,既是对父母深情和感恩的流露,又何尝不是写作水平的一种体现和提高呢?更大的收获是,往日因为一点小事对父母不理解而采取任性态度的学生,也在这种浓厚的亲情的氛围中让心中的不快烟消云散了。

在作文课程融入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这种改革给学生们带来的益处:心理健康课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完善等方面的知识,用正确的认识衡量生活中的人、事、现象,及时地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中不正确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而通过作文写作,学生们学会了用“吾手写吾心”,赞扬喜欢的、美好的事物,批评憎恶的、丑陋的现象,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同步提高。

作文课程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怎样做人。以情智教育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让生命因情智教育而不断丰润。在这片沃土上,学生们逐步学会了交往合作,学会了敢于承担责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在这片沃土上,学生犹如幼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情智教育因生命成长而光彩绽放,最终成为情智双馨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