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堂,鼓励开展讨论、合作、交流,并且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最终还要为创造性思维注入新的‘燃料。”其中课堂讨论是践行新课程教学中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问题场”的创设则恰好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抑或接受新的数学思想,促使学生引发“思维流”,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问题场;思维流;调动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显得日益重要。反观世界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明与发现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幺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可见,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可谓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改进,通过各种途径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富魅力,让数学课堂更加多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与探究。

一、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各校初中学生,尽管可以找到一部分优等生,但却不难发现普遍学校存有学生厌学之不良现象。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确立并巩固在教师的头脑中,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以笔者所学的数学课堂为例:一些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个性,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有在课堂上玩“花拳绣腿”,部分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浮躁和放任,形成一个普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那幺,如何解释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状态呢?如何克服这种不平衡的教学?这就成为教师面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一批高质量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展示学生的问题,看到这精彩的一刻。

2. 数学“问题域”的创作,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过去的教学——对接受式学习方式,它是通过从熟悉的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数据采集组,提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课堂教学仍处于认识阶段,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转移。

三、 以学生为本,创设“问题场”,引发“思维流”

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与此同时,课堂上的教与学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既能相互交融,又会相互排斥。因此,要想让学生动起来,就得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有效的“互动”形式,却可通过“问题场”的创设来引领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动起来。

1. 创设“问题场”,举生活实例

常言说得好:“想个百遍不如亲眼一见”。作为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引导者,笔者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出发,积极探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切入点,并努力创设使学生们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容量大、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情境,逐渐强化他们的感性意识和理性认识。例如:以复习“百分数意义”的教学片段为例进行探讨。首先,笔者出示两瓶口味不同的饮料(一瓶雪碧,一瓶橙汁),接着便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哪一种饮料的浓度浓一点吗?”犯难之际,学生潘帅则反提一个要求,问我是否可以把瓶子上的两种商标都给他们看一下,然后他们就能对浓度的浓淡作出最终的精确判断。接过瓶子不一会儿,学生就把答案报出来了:“雪碧的浓度为85%,橙汁的浓度是95%,橙汁要比雪碧浓一点。”这时,我又不急不慌地告诉学生们刚才所报读数就叫百分数,是表示含糖成分的数值。

2. 创设“问题场”,化抽象内容

众所周知:“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未能对有关数学内容作零距离感知,而教师自身也很难凭借三言两语来表达清楚,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还会陷入知识传授方面的“窘境”。这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形象化的“问题场”,而直观性则是此类“问题场”的基本要求,也可适合学生思维形象、具体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精力,衍生学习情趣,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创设“问题场”,揭认知矛盾

在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和内在需要,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确定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起点,知识进教材对学生的需求设计探究问题,并去创设良好的“问题场”来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采取主动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通过精心设计,即创造矛盾,以打开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思考,巧妙地揭露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逐步渐入佳境。

4. 创设“问题场”,铺应用台阶

实践证明:“问题场”的有效创设,既能使学生引发大量的“思维流”,也会让学生回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这一角色上来,更可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际课堂教学的点滴之中。我们的学生需继续保持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并大胆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能学”、“我爱学”,从而来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我们的老师始终要迎合新课程的理念,积极谋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良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师生付以持之以恒的实践,也必将是今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2]任雁敏.如何在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职业时空,2010,02.

[3]张虹.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作者简介:

胡桂莲,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横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