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教育学原理是解释教育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基于教育原理的视角下分析低效的大学课堂有利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原理;大学课堂;课堂效率

一、 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大学教师只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传统教学形式较为严重。更有甚者,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简化教学过程,完全依靠多媒体,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现代高校的教育还多偏向于课堂的讲授教学,实践应用相对较少,这就使学生从认知上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迷茫,进而导致学习厌烦情绪的产生,对课堂学习的怠慢。在教学评价上,考试方式设计也存在缺陷。很多学校迫于毕业率、升学率和就业率压力,在高校中就会出现一些老师考试前提前给学生画题,领着学生复习的现象。改善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对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很重要。

二、 遵循教育与人的原理在大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教育与人的原理揭示的是教育内部关系,是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存在与受教育者、教育者和其他相关人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人与教育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大学课堂看成一个系统,进而分析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教育与教师、教育与学生、教育与课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等。

在大学课堂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身体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和人的社会发展。从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讲,教育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通过教育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从情感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好好学习认真听课,才能为听课建立一个良好的动因,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态度决定着其学习和发展的水平。

符合人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关注着眼于更加适应学生社会发展的素养,我们一直处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互相推动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同样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风险与机遇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近年来,信息化的普及与飞速发展,改变了固有的职业和生活方式,进而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从人才培养上入手,进一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公民。大学作为一个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应该将大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实现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提高大学课堂效率的有效举措

(一)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教师是课堂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力求深入浅出,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学习方式,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作出适当调整,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并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

教师在课堂准备上应该充分,认真备课,提高同学的认可度,起到作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课下可增加答疑时间,对学生上课没有听懂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同学为下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师生感情,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二) 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评价质量

目前我国高效课堂大部分都是一考定成绩,考核内容大多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或老师上课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考试评价通常能起到指挥的作用,通常考试怎幺考,学生就会怎幺做。陈旧的以考试为单一课堂评价机制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明确考试不等于对课堂学习效果的考评。应适当加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全面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如:在学生考核层面,可以调整大部分高校所设置的课堂表现与笔试成绩3∶7的考核比例,弱化考试的笔试成绩所占的份额,加强对课堂过程的考核,增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出席情况和期中期末论文等多种考核。这样有利于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三) 深化大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质量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要学什幺样的知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内容与过程。现代大学有很多课程存在着呆板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现象,我们应该注重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设计大学课程,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应为学生提供“有营养”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不要设置同类的过多课程,而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互补性。

我们要在尊重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升课堂的前沿性和丰富性,要符合教育基本原理,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开展与之相关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对课程做出及时的反馈与检查。

学生、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将三者不断地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进一步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大学整体的育人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江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

[2]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幺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3]周湘林,李爱民.如何面对低效的大学课堂:学生如是说[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67-74.

[4]Edward Sallis,何瑞薇译.全面质量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吴思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