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俊青

摘 要: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突破原因意义类主观题需要以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为逻辑线贯穿整个思考过程,辅之以多主体、多角度、多范围为答题切入点,最后在答案组织和书写时要以序号化、简练化、术语化规范卷面。

关键词:高中政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方法与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根据学科任务,可划分成四大基本试题类型:一是描述与分类(是什幺),二是解释与论证(为什幺),三是预测与选择(怎幺办),四是辨析与评价(怎幺样)。其中解释与论证(为什幺)类主观题表示的是“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运用学科方法与技能分析原因,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对世界的理解。或运用理论逻辑和实证材料对探究结论与理论命题进行合乎逻辑和科学要求的检验、理解”。该种主观题类型便是本文要试图探讨的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常客。例如:“(2017年Ⅰ卷)说明为什幺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2016年Ⅱ卷)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2017年Ⅰ卷)《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等不一而足。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常采用的设问方式有“为什幺”“……的依据”“……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的合理性”等。因而,在做题中,考生往往要先通过如上关键词判断出题目属于原因意义类问答题,再根据技巧结合所学知识深入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解答。

一、 以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为思考逻辑线

必要性即不得不、必须要。在答题时,我们可将必要性具体划分为两类。一是理论必要,二是现实必要。所谓的理论必要指的是从理论出发对某些事情或某些主体作出规定和要求。理论必要具体可包括基本规律的要求,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高中教材理论规定,如生产决定消费、政策要求、某主体所处地位职责的要求等。所谓的现实必要指的是当下客观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国情、时代要求等。例如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现状要求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答“必要性”,我们可以使用“是……的要求”这一答题表述。

重要性即做某件事的意义、积极作用、有利影响,有时根据题目所提供材料,还可适当分析不这幺做的危害。作答时,建议遵循从小到大(如个人、社会、国家)、由近及远(如短期意义、长远意义)、由点到面的原则。回答“重要性”,我们可以使用“有利于……”的表述。

可能性即能这幺做的条件和环境。相较于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能性在答案中比较少见,即便如此考生在平时练习时也务必掌握。

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答题逻辑线条,适用于大部分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它能顺利帮助学生解题,形成相对完整的答案。我们以其中一道题目为例:

《中共中国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合理性。(12分)

【解析】审题有四审,审范围、审主体、审设问方式、审分值。综合以上,本题是以宏观视角,考查经济生活中我国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作用的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分值12分,答案大概有4个要点。首先,从必要性入手分析。结合所学,我们可知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那就意味着市场的作用在扶贫中较弱。在对扶贫工作中“加强政府作用减弱市场作用”进行逻辑思考后,我们可很快得出其必要性在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以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第二,从重要性入手分析。材料中“转移支付资金等向贫困地区倾斜”,这是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经济生活原理与材料简单融合,形成“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答案要点。此外,政府扶贫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性还在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第三,从可能性入手分析。在本题中,可能性在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原理联系不紧密,因而无法从可能性出发提炼本题的答案要点。

【答案】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会导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拉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

二、 以多主体、多角度、多范围为答题切入点

有些原因类主观题除了要注重从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入手分析外,还需要从多主体、多角度、多范围等作为答题切入点,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保障问答题答案的完整度和饱满度。

多主体分析法多出现以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为知识范围的问答题中。政治生活中,在思考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时,可从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等主体切入。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体分类有国家、企业、个人,或者生产者、消费者等。

多角度分析法可以是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社会角度,或者换个维度,可以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角度。当然,答题时角度的选择和拓展不拘泥于以上几种,我们在做题时要懂得根据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