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金卫东

【命题背景】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自有水文记录以来,黄河实际年均来沙约11.58亿吨(用1919—2015年实测数据计算)。因其流经黄土高原,尤其是从内蒙古东端的托克托县的双河镇河口村开始,黄河进入晋陕大峡谷,由于两岸支流增多,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带入大量泥沙,河水变得更加浑浊。“黄河”是这一带人们对该河的称谓,即黄色的、浑浊的河。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通过各种措施,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约4.35亿吨。据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92亿吨减少了83.4%。黄河变清了,引起了社会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试题设计】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了望》杂志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 200多千米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二下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表(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表 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单位:亿吨)

1989年以前1989—2015年2016年唐乃亥站0.140.040.04兰州站0.940.090.15头道拐站1.360.200.16龙门站9.720.521.19潼关站12.100.551.08小浪底站12.203.800.00花园口站11.603.710.06利津站9.862.560.11

(1)依据材料二,简述黄河输沙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

(2)写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的河段,并简述原因。

(3)分析河流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

(4)简述黄河变清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命题意图】

高考命题坚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试题不是简单地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而是依托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素养。试题的设计有思想、有方法、有能力。该题以“黄河变清了”这一地理热点为背景,以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的分布和在不同年份或时段的输沙量为素材,考查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及其成因、黄河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依据材料二,简述黄河输沙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试题体现了地理空间区位思想、人地关系思想和地理过程思想,要用区域视角、生态视角、综合视角和动态视角分析和看待地理问题;也体现了对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和培养;体现了地理比较法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试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生活,充分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参考答案】

(1)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黄河输沙量自上游到入海口(下游)呈“小—大—小”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即上游输沙量小,中游输沙量大,下游(入海口)输沙量小。黄河输沙量的时间分布和变化特点:自1989—2016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即1989—2015年的年均输沙量与1989年的年均输沙量相比,各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有下降,2016年的输沙量与1989—2015年的年均输沙量相比,大部分水文站的输沙量也均有下降;其中黄河中游输沙量下降的幅度最大。

(2)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自然原因:黄土土质松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破碎、坡度大;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

(3)黄河干支流上众多水库的蓄水拦沙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边坡的鱼鳞坑种树;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部分居民外迁,减轻了环境压力;工程建设注重环保;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

(4)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三角洲遭海水侵蚀加剧;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剧;黄河三角洲海域渔获量减少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从宁夏北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从内蒙古高原割下一块土地,三面被黄河环绕、长城在一侧阻隔的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也有人形象地将黄河比作一条抛出的绳索,套住了这个相对独立的高原,又称“河套”。400毫米年降水量是树木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潜能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决定了游牧与农耕的分界线。黄河上游已建成大、中型水库6座,形成梯级水库群。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和鄂尔多斯高原位置示意图,以及2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1)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分析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

(2)简述河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简述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原因。

【命题意图】

该题以黄河“几”字形弯曲、2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黄河上游梯级开发为题材,主要考查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河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和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原因,突出对地理因果关系、综合思维和空间区位的考查,突出水(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宁夏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宁夏平原为黄河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由于贺兰山的庇护,减弱了冬季风,使宁夏平原受寒潮和风沙危害较轻。

(2)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因为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3)黄河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黄河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一段称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 000平方千米以上)有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60%,其中黄河入海水量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干流自旧孟津到渤海称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为“地上河”,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过黄河断流现象。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兰州是黄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兰州以上河段为黄河的产水区,兰州以下河段为黄河的用水区。试解释其原因。

(2)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3)黄河在兰州以上河段多峡谷,说明其形成原因。

(4)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增大黄河入海水量或防止黄河断流的主要措施。

【命题意图】该题以黄河上游来水量、下游地上河和黄河流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黄河产水区和用水区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用地理过程思想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和黄河上游多峡谷的原因;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即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等方面提出增大黄河入海水量或防止黄河断流的主要措施。该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参考答案】

(1)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量大,河流补给量大,人口相对稀少,引水灌溉面积小,工业相对落后,用水量小;兰州以下河段,流域内降水量小,河流补给量小,但人口较多,工农业较发达,引水灌溉面积大,用水量大。

(2)黄河含沙量高,尤其流经黄土高原后,黄河会携带大量的泥沙;黄河下游因河床比降降低,流速减慢,加之人们为防止黄河决堤,不断加固大堤,使大量泥沙沉积,越积越高,最后形成了“地上河”。

(3)黄河兰州以上河段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起,使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高差增大;在山谷狭窄处因黄河侵蚀下切,形成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