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徐国存

区位是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区位因素是区位分析的关键。区位类地理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高考考查的“常青树”,命题材料丰富,类型多样,涉及的知识点多,设问角度灵活多变。仅以2017年、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说明。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的“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区位条件)”“剑麻生长和剑麻农场选建的有利(区位)条件”;全国新课标卷Ⅱ中的“促进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区位)因素”;全国新课标卷Ⅲ中的“西班牙日光温室建设和温室生产的产品出口的(区位)优势”。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的“指出在这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区位)优势”;全国新课标卷Ⅱ中的数据中心选建的区位条件(见例1);全国新课标卷Ⅲ中的“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区位评价)”等。

一、解读高考真题

【例】(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1),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解读真题】

该题以数据中心的特点和贵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为情境,紧紧围绕“数据中心”设置问题,突出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影响数据中心选建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因素(电力、地价、政策、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力供应量紧张,所以“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小(耗能少),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口众多,信息量大,建设数据中心接近用户,高素质人才多,便于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耗能多)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且贵安新区气候凉爽,耗能少,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贵安新区为国家级新区,有优惠政策;电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读图1,贵安新区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集聚发展的益处就是工业集聚的好处。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节能降耗)?”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如果回答“有必要”,可从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的角度作答;如果回答“没必要”,可从贵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气候、电力)和节能降耗成本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势;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二、复习策略

1.把握命题特点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材料选取、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把握命题特点,掌握命题规律。区位类试题往往选择某个区域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条件和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问,主要考查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形成或选建的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优势条件或有利条件;区位选择的原因;区位评价(有利和不利条件);从某个或某些区位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某区位因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等。

2.明确区位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等)。人类活动受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因素是基础,技术因素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性的作用。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区位选择地形(平原、热带高原)、气候(降水和气温适中的中温带)、河流(运输和供水功能,城市多分布在内河运输的起止点、河流交汇处、入海口、下游)、自然资源(矿业城市)交通(沿河、沿海、沿江、沿公路和铁路干线,交通枢纽)、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日本筑波、美国“硅谷”)、旅游(广西桂林市、安徽黄山市)农业的区位选择气候(光、热、水)、土壤、水源、地形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农机等工业的区位因素土地、原料(矿产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科技、动力、环保交通运输布局气候、水文、地形、地质经济(决定性因素)、社会(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文化、信息交流)、技术(克服自然障碍)旅游业自然景观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质量和集群状况)人文景观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最优吸引半径)、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

要分清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主要因素是指某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和生产等所要满足的所有因素。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和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该区域就不能分布或形成该地理事物,或无法从事该生产。限制性因素是指某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和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如果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

3.区位因素的影响评价

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和产业特征,将区域特征、产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接,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评价某区位因素对某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和生产的影响。如“从气候角度评价新疆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时,可结合新疆的气候(温带大陆性)特征,其有利方面为夏季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方面为降水稀少,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多寒潮、风沙灾害。

4.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容易发生变化。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例如,受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导致我国蔗糖产业发生区域转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台湾长期是我国的产糖冠军,那时的甘蔗是“台湾三宝”之一,年产糖量维持在80吨左右,高峰时达到百万吨,后来台湾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甘蔗糖业随之转产,我国糖产业重心从台湾越过海峡向西转移;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成为我国产糖之最,如1981年广东糖产量超过100万吨;然而我国糖业重心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再次西移,从1993年至今,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糖产量始终稳居全国之首,2014—2015年甘蔗榨季广西糖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58.3%。

5.思维建模

虽然地理学不像数学那样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和严谨的理性思维,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答区位类试题时,可从区位因素入手,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紧扣材料,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答题模板,分层次、全面准确地作答。例如,影响天然气开采、加工(液化)、运输和利用的区位因素有资源、资金、技术、工业(设备制造)、交通、市场等。在作答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的“指出在这项目(亚马尔液化气)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区位)优势”时,结合材料和中俄两国的各自国情特点,建模如下:俄罗斯的区位优势有资源和(勘探、开采、液化)技术优势;我国有资金、制造业、运输和市场优势。

6.构建知识体系

以区位因素为出发点,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构建如下知识体系(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