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贺韩燕

小学科学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

文 | 贺韩燕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的学习,就是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激发创造性思维。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必须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就能使“学”更主动,使“教”更精粹。

“课前研人”——研学备课

备课是一堂好课的关键,充分的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研学”,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研读教材,为制定目标“打开窗”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情,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了解通透,能切实关注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初步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为什幺一年有四季》一课,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地球上冷热变化是什幺原因造成的,从而进入对四季成因的研究。在这个导入设计当中,教师当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重组知识体系,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转化思维,为环节创设“铺好路”在以往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巨大的思维跨度让学生“自叹弗如”,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结合学情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搭桥铺路,使学生走得更加顺畅。

“课中炼人”——课堂策略

浅入深出“走小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走小步的方法,层层递进,浅入深出。如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当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雨水对土壤的作用,通过设计浅显易懂、分类清晰的观察记录表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品质。

分层教学“走岔路”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这两种现象:一是教师都把问题准备好,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作用不大;二是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选择研究的问题,毫无章法,更多的是学生投其所好地猜测老师意图。因此,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由简单引向复杂,由低层次引向高层次。例如《热空气》一课当中,可以以“三国的故事”为主线,学生以“小孔明”的身份一起研究孔明灯,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强化互动“走新路”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经过精心设计过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唤醒、鼓励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教师以“听话的水”的小实验,借用大气压原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交流。此后,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后激励”——评价反馈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所以评价学生需要以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奖励机制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时,经常采用完成科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反馈方法,在进一步调动他们探究的热情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探究的动力,也能多元地评价学生。

在以自主探究为模式的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于科学课,既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完善,能极大地增强了小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也是达成高效课堂的一种有力措施,使教学更加合理。坚持以学定教,能科学课堂增添了活力,可以给科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