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校长

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2012年提出了“让校园充满生命的精彩”的办学思想。其内涵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理念,在学校文化设计、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上,与整体育人目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并进行“贯通式”构建。同时,学校提出“适合就是最好”的教师成长发展理念,旨在“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现代学校治理能力,促进学校发生系统性改变。

“适合就是最好”的教师成长发展观的实践思考

近十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发展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而现今教师的发展方式与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三个“不对应”。一是发展的主体“不对应”。教师成长本应是个人的诉求,因需求而主动,因需求而适合。而现实中更多的是被外力推着走。这种被动式的发展已成为学校高水平个性化发展的羁绊。二是发展的方式“不对应”。习惯上教师发展的方式,往往注重整体推进、整齐划一,很少考虑教师的差异化,特别是个性化需求。这种整齐划一的模式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不同诉求是不相适应的。三是教师成长评价“不对应”。教师成长评价实行简单的定性评价,以成功论英雄。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成长,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对自己的超越就是成长,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这三种不适应让教师发展失去了内生的动力。

客观上,教师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个性的不同、成长经历的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也不同。在一个团队中,差异是财富,差异是资源;优势可以互补,资源可以共享,同时,优秀的教师不是制度管出来的,而是他们心中有梦想,身边有榜样,自己有追求,主动发展起来的。这些都决定了教师的发展不能一刀切。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适合就是最好”的教师成长发展观,通过实施全新的教师成长工程,增加成长方式的选项,构建适合更多老师成长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价值和品位,努力使教师“主动者有成就,被动者有追求,不动者有变化”,力争达到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

“双轨”并行,助力教师分层发展、多层发展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成长方式上以抓实校本培训为本,多设个案发展模式,让教师分层发展、多层发展。总结来说就是“双轨”并行,分层发展。

所谓“双轨”,一是建章立制,设校本培训的“底线之轨”。具体抓好“三个到位”:组织机构落实到位,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培训制度落实到位,确保培训有序进行;培训资源到位,确保培训有的放矢。二是私人订制,设因类因人而异个案发展之轨。建立自助式学习型组织,自定式成长规划。因适合而主动,因主动而精彩。

构建文化场,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自己的事

学校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文化场”和全体师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我们坚信,教师是有差异的,要为主动喝彩,也要包容被动;从被动到主动,学校要善于唤醒、推动。这样,老师才能勇于担当,主动尝试,做最好的自己,才会实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态度、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一种教育文化的转变。为此,学校通过文化建设,寻求贴近老师实际的活动来构建这种文化场。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成长重于成功”的理念、“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

我们精心构建了文化助推器——《为主动喝彩周报》。目的是引导“主动”,喝彩“主动”,强化教育民主与自律的思想,弱化行政制约的他律功能。周报形式开放,不拘一格,喝彩者与喝彩对象都是老师。可诗可文,可师可生,可写可画,可校可家;但要说自己想说的真话,写自己想写的实事。通过老师自己的视角,发现最真实的老师生态,从而相互欣赏,相互赞美,赞美主动,走向主动。

文化的顶层是价值体系,支撑价值体系的是制度。为让教师不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激发主动发展的内生力,学校提出了系列“加分”评价制度,如“新基本功学分制”“教育公益支教加分制”“互联网加岗位加分制”等。这种“加分制”弱化行政干预,通过设置选项菜单引导促使教师自己选择,用制度、用机制绷紧需求、选择、适合的发展链条,实现因选择而适合,因适合成就最好的目标。

“课题超市”,让教师结伴同行

“超市”是撤掉购物柜台,让消费者面对物品自己判别、选购。在超市,人们无不体验到人本化消费带来的惬意。这种文化现象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撤掉的“柜台”就是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提供的“货物”就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即课题。以“超市”的方式呈现,其目的也是让他们各取所需。实践中,我们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梳理提炼了38个实用课题,选取了最有人气的前11个课题,经过“双向选择”,组成11个课题研究项目组。这些经过双向选择而产生的项目组,他们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能力相补,感情相融,更重要的都是自觉自愿,因而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与能量。他们根据选定的课题,依据相关的理论提出假设,用自己的教学实践验证假设,在不断的验证中提升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研究工作充满了激情,洋溢着幸福与快乐。老师的专业成长步入了快车道,纷纷结出硕果,有力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高端发展

我校目前共有六个工作室,分别是创办于2000年的“于永正名师工作室”,组建于2014年的“候青燕音乐工作室”和“于殿英足球工作室”,组建于2015年的“专注力英语工作室”“莲花心语班主任工作室”和“萤火虫创客营工作室”。有近九成的老师自愿选择、主动加入了工作室,主动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参与工作室的个性化研讨活动,从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名师的旗帜效应对加入工作室的老师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榜样力量,一大批老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开发的课程成为省内优质课程。“于永正名师工作室”3人成为国家级语文主题学习核心成员、3名老师获得国家级语文教学一等奖,语文教学水平跃入全区一流行列。候青燕主持的音乐工作室,研发出了十几门民乐器乐选修课程,其中三门课程入选青岛市优质课程。现在,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选修了这些课程。他们还尝试将音乐课与民乐课整合,实现了国家音乐课程的校本化。

多层多式,让差异发展得以全视角体现

为了让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得以发展,体现差异发展的适合性选项,学校设置了主题式发展方式,让每个不同群体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式。

一是学校搭台,教师唱戏。教师专业成长有个规律:现象上是教学的成熟,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心理的不断强大,并且呈台阶式走向。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成长的初期是个人的积累,自己与自己的较劲,自己对自己的超越。一个阶段以后,学校应给有需求的老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导自演、自拉自唱。为此,我们设计了如教研组内每人一课、校内开放课、校际互访课、同课异构课、异校送教课等多样的活动,让老师们不断收获成长体验,感受成长心路。二是推行“导师制”,实施新教师成长工程。提出“一年有模样,二年出形象,三年新秀相”的成长目标,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基本教学技能。三是量身定制,精准提升。对有明确的教育理想、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有稳定的教学特点的优秀教师,我们则通过课题研究来带动,通过一个立项、验证、推进、结题的周期,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然联系,形成稳定的体系。四是建立“工作室”“项目组”这种学习型组织。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形成各具优势的个性化团队,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团队中实施“教、研、修”一体化。

成熟的学校教育,是在传承学校文化中,以化人的方式,实现文化、课程、课堂的贯通,使理念化为教育能力,将文化落地、让教书育人,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