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初秋,清风徐徐,在绿茸茸的庄稼的包围下,河北省曲周县新贺春学校(以下简称“贺春学校”)散发着生机与活力。校长刘振红热情大方地带我们踏入这所她以心血建设的学校,红润的脸上时刻显露出自豪。

18岁投身教育事业,27岁创办贺春学校,历经曲折,但她从未被打倒。无论是在遇到经济困境、建设困难时,还是在饱受质疑和面对重重阻力下,她始终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正如她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想了就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这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力量支撑下,刘振红把贺春学校从无到有建设起来。在逐渐形成自己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刘振红引领学校开设艺术特色课程,并逐步完善了以“德”和“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促进了文化课成绩进步,屡屡实现突破。

“不能耽误了孩子”

“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们只是缺少平台和资源。”刘振红的话掷地有声。学校里90%的孩子是农村家庭出身。从开始办学以来,刘振红一直思考如何能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机会。在一次参加完南京的教师培训大会回来后,她思考了两天两夜,决心发展艺术特色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在她看来,学习不仅限于课本里的文化知识,世间万物都是学习的对象。农村孩子在智力、思维、能力方面与城里孩子没有差别,只要给他们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他们也能大显身手。“我是个很“拧”的人,很多人觉得农村孩子不行,我就非要让农村孩子闯出一片天!”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她引领学校开设了书法、钢琴、古筝、舞蹈等艺术特色课程,这在曲周县是先例。她深知练习书法可以让学生养成细致沉稳、有耐心、有毅力的习惯,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古筝、钢琴等爱好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能调节情绪;学习舞蹈能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且学习每门艺术课程都能让学生多接触该专业的知识,拓宽孩子视野,提升孩子的品德和审美力,这些都对人的一生有好处。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她亲自去师范院校或本地办学质量最高的培训班请教师来上课。她还认为学校需要心理辅导师,当请不来心理辅导师时,她便自学去考取心理辅导证。

在农村开设艺术特色课程具有较大阻力。一开始,刘振红的想法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他们唯分数论,认为上艺术课浪费时间,对于提高考试分数没好处。有的同行把她的想法视为没有实效的“花哨点子”,认为她去请艺术教师、考取心理辅导证是“作秀”。甚至连本校教师也不能深刻理解开设艺术课程的必要性,为此她多次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并让他们“在执行中理解”。

书法课首先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上课的学生较多。曲周县书法协会成员张老师担任书法课教师,他认真负责,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把做人的道理融入书法教学中。比如在教学生写“孝”字时,告诉学生“孝”由“老”字的上半部分加上“子”字组成,意为“尊敬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天”。他还讲授汉字发展演变史,让学生们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校的书法教学取得了显着成果。在学生小学毕业后,学校也会不断关注他们后续是否有坚持练习。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刘婉青在进入初中后,她个人带动了她初中所在学校的书法练习“热潮”。五年级学生郑子宁书写的校训刻在校训石上,家长激动得落泪。一位名叫孟孜的女孩参加了全国书法大赛进入前100强,她父亲陪她到北京参加集训时被深深震撼,声泪俱下地给刘振红打电话说:“要不是学校的培养,我都没想到孩子能把字写得这幺好,取得这样的成绩,她自己也想不到!现在才知道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多宝贵!”刘振红打心底里为孩子的优秀感到高兴,她说:“我们的教育要领先于家长的思维,才能让孩子有未来,才能让孩子走出去。”

学校的艺术课程教育取得显着成果,获得业内外广泛认可。2016年,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评定学校为“书法特色学校”。艺术特色课程教学也促进了文化课成绩提升,学校成绩从县里十几名逐渐进步至前十名、前五名、前三名,今年排到全县第一。刘振红的用心良苦终于得到了人们的理解。“教育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循序渐进的。现在我们成绩好了,我也劝老师们不要骄傲,还是要勇攀高峰,一直往上走。”她如是说道。

上级领导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全县推广,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纷纷向贺春学校学习。目前学校的艺术特色课有11种,计划要增加到30种。刘振红还长远地认识到编程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普及将是未来趋势,也打算开设编程课,“就像艺术特色课教学一样,我想到了就要尽快执行,不能耽误了孩子,让部分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错过机会”,简单的话语里传达出她对每一位孩子尽心负责的态度。

“教育是这个社会上最不该浮躁的事业”

在成就学生和成就教师方面,刘振红该大方的时候“绝不含糊”。她认为在钢琴室里放置一架三角钢琴是有必要的,“只有钢琴发出足够优质美妙的声音才能让孩子产生向往,提升学习兴趣”。学校总督导刘金鑫评价她是“完美主义者”。她还很注重塑造农村学生的精神面貌,贺春学校利落、得体的校服就能体现这点。她认为德美文化中的“美”很重要,穿着周正、大方才能体现良好的修养和气质,让孩子更自信。“我一直想要让每个孩子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应该追求美,不光是内在美,还有外在美。‘德’最终的外在呈现就是‘美’,而‘美’集于一身内化成‘德’。”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六年间,她带领教师走遍大半个中国,到各地参加教师培训。其中南京教师培训大会,她“不惜血本”带领当时全校70多位教师参加。在她的精心带领和学校浓厚的德美文化氛围影响下,教师队伍素质过硬、积极阳光。

学校有一次外借场地录视频,要求全校教师做清洁卫生。教师们仅在20分钟内就完成了全校卫生清洁。在她接手曙光校区后马上着手建设校园。烈日炎炎下,施工队休息,没有工人干活,是贺春学校的教师自发当起工人,一刻不停干起搬砖、拉土等活儿,连女老师也毫不含糊。有建筑工人看了感叹道:“具有这样精神面貌的教师队伍的学校一定能把教育办好。”这位工人被感动后,从自家开的超市里拿来雪糕,来分给劳作的老师们吃。连一个旁观的工人都这幺感动,更何况是身为校长的刘振红?在那一刻,她觉得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因为对于教师来说,贺春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她希望为教师们建设一个安稳的家。

在工作之余,刘振红一有空就充电学习。据刘金鑫说,她肯学习,肯钻研。这种忘我精神就是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她并不是为了把学校办好了多挣钱,而是想着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刘金鑫现已73岁高龄,是从公办学校退休后来到贺春学校的,他说:“如果贺春学校只是为了挣钱,那我是不会来的。就是认可刘振红身上的拼劲儿和理想。”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里,刘振红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比如“真”。她从不为了某些利益去奉承或妥协,她甚至对于这种行为是不屑的。“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固执,有人说我清高。我觉得教育是这个社会上最不该浮躁的事业。民办学校肯定要盈利,但盈利绝对不是首要目标,而是要办好学校,办好教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只得我应得的。”如今她的办学思路非常清晰。她从不向外界辩解,而是坚信最后的成果会说明一切。她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每次外出学习,受到社会知名教育家的情怀的感染,她都进行大量思考。“我探索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我们培养的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来都会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首先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的人。”

“我才是贺春最大的受益人”

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女性,在乡村办学校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从27岁开始办校,起初每一步都很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要去借,买土地要协调各方、调解矛盾,常常受到刁难。最初建学校的施工方偷工减料的行为让她十分不满,在她强烈要求用好材料未果的情况下,对方还刁难她。她鼓足勇气主动向对方“下战书”,理直气壮地拿出了一副要“拼命”的态势,她知道自己是有底气的一方,无须害怕。对方折服于她这股干劲儿,后来竟成了她的朋友。无论多艰难她都一个人扛过来,没有找亲人求助。“这是我自己的事业,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忙,凭什幺让他们来替我承担风险?”

学校办起来以后,很多人说刘振红是女强人。她确实有刚强的一面,但背地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也曾动摇过,考虑是否要退缩。好在经济特别困难的时候,总有“贵人”主动向她伸出援手。上一任董事长张景春(贺春学校的“春”字取自于他)在了解了她的办学理念和规划后,主动借给她12万元。在刘振红缓解困难后,拿现金去还给他,他死活不要,“借给你那天我就没想要回来。我作为一个老贺春人,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教育理念和梦想你帮我实现了,你把办学层次原在最底层的贺春发展成了现在业内外口碑都这幺好的学校,我作为那个‘春’字,投资这笔钱很值!”尽管如此,刘振红依然觉得这笔钱受之有愧,于是把这笔钱用于学校基金建设,让张景春取名“贤德奖”。她说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一路走来总有“贵人”相助。这是因为她做的是正事,正如她在校训石上题的那八个字“德高品正,心阔志远”,就是她的写照。一个心怀梦想、充满正能量的人常常是幸运的。

四年前在学校很困难的时候,她确实想过退缩,但学校的教师是她坚持下去的根本。其实她自己有退路,但就是无法对着80多位教师说出学校要解散的话。如果学校真的解散了,她一想到教师们脸上落寞的神情就难受,在挣扎的痛苦中她流了一夜泪水,第二天早上下决心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想过放弃。面对着教师,她说:“我最大的压力是你们,你们是我最大的负担,但这种负担是甜蜜的、幸福的,因为有你们愿意和我在一起,和我共事,我就是幸福的。”

如今贺春学校有了一定积淀和社会认可,刘振红有坚定的底气坚持下去。虽然一路上遇到困难、感觉痛苦,但过后回想起来是美好的,她把办校路上的困难视为战胜自己的过程。“只要有了想法就别让困难压倒,只要把想法实现了就是成就,”她坚定地说,“有这幺多‘贵人’相助,有这幺多优秀教师与我共事,看着学生茁壮成长,我才是贺春最大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