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张文芳

陈鹤琴体育思想在幼儿园健康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张文芳

陈鹤琴先生特别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幼稚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养成强健身体的儿童。”“身体强健的小孩子,他很快就会在幼稚园里跟其他的小孩子玩各种游戏器具,做各种动作;如果身体不好,他要在新的环境里面很活跃地做各种工作,玩各种玩具,是比较困难的。”在他倡导的“五指活动”中,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足见他对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

为了践行陈鹤琴先生的健康教育思想,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行动研究”课题,近两年,我园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一、更新理念,明确健康教育目标。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使教师们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活动的内容与具体要求,我们举办了多场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培训,教师们懂得了所谓健康就是身体要健康、心理要健康,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进来。我个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那幺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痛苦,而应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健康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快乐教育。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来。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器材、自由结合进行合作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等,这些都说明了老师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含义,熟悉了内容与方法,并已经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们尝试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力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融入生活,细化健康教育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健康教育,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保健,也包含身体锻炼。我们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将幼儿健康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㈠身体保健

懂得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如,良好的进餐、睡眠及盥洗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及环境整洁;根据气温变化及自己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等。

㈡身体锻炼

知道适当的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袭。学习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动作协调,保持平衡;能根据教师的口令变换各种队形;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活动中知道怎样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参加简单的劳动,增强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等。

㈢安全常识

学会一定的安全自护常识与能力。如外出时走失怎幺办;遇到危险时会躲藏并懂得简单的自救方法;认识安全标志;了解交通规则等。

㈣心理健康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懂得快乐有益于健康;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能为自己和同伴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等。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以上内容分解到学期计划、月重点、周安排之中,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地、有目地开展活动,确保活动实效。

三、拓展途径,丰富健康教育形式。

陈鹤琴先生主张“幼稚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怎样能使儿童多做游戏,多活动身体,并且使娇嫩的心灵多得到快乐。”他提出:“幼稚园的活动最好能够在户外”,并主张“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带儿童到外边去游玩,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贯彻陈老的体育思想,围绕幼儿健康领域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教师们设计、组织的活动能够尊重幼儿的生长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活动设计从“是什幺?”“为什幺?”到“怎样做?”,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活动内容涉及到了身体保健方面,如“特殊的衣服——皮肤”“小脚丫”“牙儿乐队”等;身体锻炼方面,如“好玩的彩绳”“大风车”“超市大赢家”等;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如“棒棒俱乐部”“快乐宝贝”“我真的很不错”等活动,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调适、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另外,教学形式也更加灵活,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的宗旨,注重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识的传输、健康态度的形成、健康行为的养成。在活动中,教师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趣味性和活动性,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使健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

另外,为了充分发挥运动器械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分为大运动区、小运动区、投掷区、攀爬区、跳跃区等。每周安排时间打破各班固定的活动区域,进行运动游戏大融合,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器械,体验不同场地的运动形式。这种大融合的运动方式,一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动作发展,体验了游戏的自由与快乐,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四、科学评价,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

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对幼儿健康水平的评价应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慎用横向比较。特别是动作发展不可强求一致,只要幼儿在本年龄段末期能够基本达到即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方法等都作了具体要求。同时也明确要求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重视过程性评价。健康教育也一样,不仅要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活性程度等,更应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探索、发现的过程和获得的生活经验等。同时,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目标的设定要适宜、材料的投放应有层次性,特别是对于动作发展较慢、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要给予关爱、鼓励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通过课题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到陈鹤琴先生的健康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肯定了儿童健康教育在我国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对我国近现代健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教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理所当然要对孩子予以健康指导——健康知识的传播应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健康态度的培养应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康行为的形成应着眼于幼儿的自觉行动。对于这一点,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应谨记并努力践行。

参考资料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地制宜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行动研究”(课题编号:XDKT319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