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李云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园,这个“积极应答”就是教师的回应,是师幼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向性、描述性明确的评价激励语言能激发幼儿思维,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丰富幼儿知识,是引导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3~6岁儿童叙事性讲述能力策略研究的集体教学活动观摩中,通过平行班的对比,我们发现教师语言素养对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影响非常明显,其中尤以教师与幼儿互动中的回应语言作用最为显着。有效的回应语言不仅可以导向教育目标、丰富幼儿词句,还可以对幼儿的思维品质产生深刻影响,起到提升幼儿语言复杂性、启迪幼儿思维的重要作用。

1 正向激励引发幼儿叙事积极性

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幼儿正确评价自我,有效释放幼儿的内在潜能,推动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取得新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3~6岁幼儿的认知、语言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完善,所以教师要多采用正向肯定的方法来引导和激励幼儿。

在叙事性讲述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目标,对幼儿的讲述给出肯定、认同、鼓励、表扬或奖励等激励性评价。

在故事编构“蚂蚁飞上天”活动中,幼儿讲述自己编构的故事——从前,森林里有一只想上天上旅行的小蚂蚁,可它不会飞,所以爬上一颗大树往远处看。大树说:“小蚂蚁别着急,我来帮你,你爬到我的树叶上来!”一阵冷风吹来,树叶就带着小蚂蚁一块飞上了天。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雪,小蚂蚁看见它生活的村子一片白茫茫的,真漂亮。教师在回应幼儿讲述时,抓住讲述中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能力点进行评价——“你的讲述中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非常完整。”“你使用了一个不常使用的表示时间的词‘从前’。”……这种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既肯定了幼儿讲述的好之所在,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对幼儿叙事性讲述的积极性和努力方向起到正面推动作用,促进幼儿按照教师的目标期待发生转变。

另外,教师在回应幼儿时也可以伴随一些支持性体态语,如微笑的表情、肯定的眼神、认可的点头、冲幼儿竖起大拇指、摸摸幼儿的头等,都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讲述的肯定和赞同,既能为幼儿营造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也会给幼儿安全感和成就感,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和激起幼儿叙事的积极性。

2 精致语言引领幼儿的叙事质量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伯恩斯坦的研究成果表明:优质的家庭教育体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多用精致的语言编码,其特征是语句多、词汇量大、多使用从句、家庭成员间更民主和谐。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师幼关系接近亲子关系、教师的精致语言同样会对幼儿的语言运用产生深远影响。

在开展3~6岁儿童叙事性讲述能力的策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随机编班进行对比的两个小班中幼儿的叙事能力在一年后出现较大差距,包括词句丰富程度、叙事结构完整性等方面都有差异明显。通过进一步观察分析两个班级的课程实施和师幼互动,我们发现教师的精致语言运用是导致平行班叙事能力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

在大班看图讲述“春天来了”中,教师以提问“春天来了,谁发生了什幺变化”来引导幼儿讲述观察图片后的感受。对幼儿的回答,教师回应“我懂了”“我听明白了”“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你说的是小燕子叽叽喳喳让人感觉春天很生动是吗”等。教师用“明白”“理解”等关键词和一般疑问句来表达“懂”的意思,一方面能丰富幼儿词句,为幼儿树立生动多样化表达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幼儿思维多样性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在语句使用上反复强调“春天来了”这个时间短句对于完整语句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使用完整语句讲述“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迎春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等”,一方面能促进幼儿对完整语义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感受教师营造的多句式语言环境。

在句式应用上,当幼儿说出 “小燕子飞来了,它不但会捉虫子,还会给我们预报下不下雨”时,教师及时提取幼儿讲述中的关键信息“不但……还……”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使用;利用幼儿讲述中出现的表示并列、转折、因果、递进等复句关系的词汇运用,增加幼儿讲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语言导向影响幼儿的叙事思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叙事性讲述是一种口语叙事能力,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幼儿了解与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围绕叙事能力发展的回应引导内容对幼儿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品质有着深远影响。

在大班倒叙讲述“起风了,猫瘦了”中,教师的回应评价语言导向对幼儿叙事思维的影响就比较典型。在观察讲述“起风了”和“水洒了”两幅图时,幼儿说:“大风把窗帘吹起来,碰倒了花瓶,所以花瓶里的水就洒到了地上。”此时,教师会围绕“使用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肯定幼儿连动句“吹和碰”动词的使用以及关联词“所以”的单独使用,并鼓励幼儿在观察图片环境细节的基础上将词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用“还有吗?还可以怎幺说?图中有声音吗?”等追问句式,引导幼儿在丰富和创新中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师求异思维激励下,幼儿表达更丰富了,如“刮风了,呼呼的大风吹动窗帘,窗帘把花瓶碰倒,水就洒出来,哗啦哗啦流了一地。”

在完整讲述后的评价环节,教师肯定幼儿的讲述“有内容、有顺序、有重点”是对幼儿思维逻辑的引导;肯定幼儿“想好了再讲”的方法,能起到引导幼儿思维向深度发展的作用。当然,活动中也有教师不直接给予幼儿肯定或否定答案的回应,而通过追问“谁还有不同”“谁还要补充”等导向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由此可见,教师的回应评价语言自带思维属性,教师语言的指向性、启发性和多样性能引领和导向幼儿叙事性讲述思维品质的形成。

3~6岁幼儿的语言能力持续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在园教育的实施者,对幼儿的叙事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与幼儿的日常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评价是对幼儿语言发展支持与引导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生动,以及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从而实现对幼儿语言运用的示范引领和思维发展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