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津津

[摘 要]《回乡偶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阔别家乡多年终于回到故乡的感慨。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法理解诗人这种沧桑感。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悟诗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回乡偶书 思乡 热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75

【背景分析】

《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阔别家乡多年终于回到故乡的感慨。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游子归乡的真情实感。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诗人这种情感是不太容易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悟诗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案例描述】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看动画,教师补充讲述,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再对诗句进行理解,最后通过表演加深学生的感受。我觉得表演环节是整节课最成功的地方,通过表演,学生不仅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

(一)出示句子:“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孩子们为什幺会笑着问?从这个“笑”字,你们能感受到什幺?为什幺不用“请问”?

生1:“笑问”显得很有礼貌。

生2:“笑”字突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生3:“笑”字显得孩子热情好客。

师:是啊,诗人贺知章离乡多年,归来时已经“鬓毛衰”,而孩子们不认识他,当然就“相见不相识”了,把他当做远方来的客人,因此“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一个“笑”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谁能把这种天真活泼、热情好客的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二)情景表演,加深感悟

师:贺知章和孩童之间还会说些什幺?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演一演吧!(先组内演,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教师旁白:贺知章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来。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了,家乡的口音却没有改变。他看到家乡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中无限感慨。

师(扮演贺知章):我离开家乡50年了,今天终于回来了,家乡的变化好大啊!

生(扮演小女孩):你看,那来了位客人,我们去看看。(跑上前)老爷爷,您从哪儿来?

师:我是这个村的人,叫贺知章,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

生(扮演小男孩):哦,原来您就是大诗人贺知章呀!欢迎您回来,来我家做客吧!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兴致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表演,学生领悟到贺知章回到家乡,面对熟悉又陌生的一切,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师:你们觉得大家演得怎样?你们喜欢谁的表演?(同学评价)

生1:我喜欢贺知章的表演,他演出了老人苍老的感觉。

生2:我喜欢小女孩的表演,她很可爱。

生3:我喜欢小男孩的表演,他很有礼貌。

(三)指导朗读

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什幺感情?(思乡)

师:让我们带着思乡之情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背一背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限时背:限两分钟,看谁背得快。

比赛背:小组赛、个人赛,看谁背得好。

【案例反思】

1.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表演环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释放,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将枯燥的古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开放的富于情境的学习环境。年幼、生活阅历尚浅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必须借助动画、图片和讲故事等手段来理解,加深感悟。

3.突出以读为本,落实“读准——读出韵律——读出感情”三部曲。在读中巩固生字,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赛读、引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