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中昊

[摘 要]汉字的学习包括识音、辨形、知义,然而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汉字出现了诸多问题,写错字、识错义的现象举不胜举。强行记忆的方法只流行于应试教育中。教会学生探寻汉字的本源,掌握汉字的规律才能让学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尽情遨游。

[关键词]汉字教学 本源 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92

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识得常用汉字的意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错别字,不能正确领会字义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下面笔者就自己探寻汉字的本源进行教学所引起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追溯本源,区分偏旁部首

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演变,现在许多汉字的区别已经不太明显,特别是一些偏旁部首,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都时常写错,这已经成为汉字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追寻这些偏旁的本源,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如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经常把“衤”和“礻”弄混,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衣”和“示”:“这两个字是什幺意思?‘衣’大家都知道,‘示’在古代就是‘神’的本字。”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小篆的“示”字:“这个字的下面是一张桌子,是古代祭祀先祖、神灵的桌子,上面一横就是祭品,所以这个字和神灵有关。你们再来观察一下‘衤’和‘衣’字、‘礻’和‘示’字,你们发现了什幺?”学生恍然大悟:“‘衣补旁’来自‘衣’字,‘衣补旁’上的一撇就是‘衣’字上的一撇,它和衣服有关。‘神示旁’来自‘示’字,‘示’字没有那一撇,它和神灵、祭祀有关。”

这个教学过程,我带领学生深入汉字的本源区分偏旁,这种科学的识字方法既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汉字知识。

二、探究异同,区别形近字

汉字中的形近字给识字、写字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批改作业时,我经常发现这些错误:“钩鱼”“账蓬”“公治长”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采用的是探究异同的方式。

一次作文批改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将“夜幕”写成“夜暮”,或将“羡慕”写成“羡墓”。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幕”“暮”“墓”“慕”,先让学生找出这四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请学生根据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小组交流区别这几个形近字的方法。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幕”下是“巾”,应该是一块布;“暮”中的“日”在草下,表示太阳落山;“墓”下有土,指坟。可是他们讲到“慕”字就犯了难。我告诉他们“”就是“心”字的变形,学生们马上明白“慕”字是一种心情。此时,我将学生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的错误。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夜幕的意思是说天黑了,黑夜好像一块大布将天给遮住了,所以应当用‘巾’字底的‘幕’;而‘羡慕’是一种心情,应当用‘’字底的‘慕’。”见到学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立刻加强练习:用这种探究异同的方法区别“辩”“辨”“辫”“瓣”。探究异同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汉字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特点,学一个字而“返”多个字,让学习中的困难转变成为学习汉字的契机。

三、找寻出处,识别字义

“见词识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下,许多字义、词义已然发生变化,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让学生强行记忆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寻找到字词的来源,才是教会学生识义的最好办法。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新闻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主席’是什幺意思?”听了提问,我立刻和学生交流:“你们知道什幺是‘席’吗?”学生纷纷摇头。“其实你们家都有这个东西。”话音刚落,便有学生说:“是睡觉的席子。”我笑了笑:“现在的席子主要作用是睡觉,可是古代可不是睡觉才用席子。那时的人们都是坐在地上,为了防土便铺上一层席子,现在还有一个词语叫‘席地而坐’。”望着学生们专注的目光,我接着介绍,“以前的人们吃饭、上课、开会都要坐在席子上。”“‘割席断义’就是把坐的席子给切了。”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那幺,你们明白什幺叫‘主席’了吗?”“老师,是不是主持会议,会议上地位最高的那个人?”“对,就是最高领导人!”我称赞道,“参加会议,我们可以称为‘出席会议’;旁听的,我们叫他‘列席会议’。”经过这样一番交流,学生不光知道了“主席”的含义,还知道了许多和“席”有关的知识。

《朱子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这种追溯汉字的发展教学汉字正是“举一”的过程,学生“返三”,最终在汉字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