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摘 要]基于现有统编教材编写实际,关注编写体例及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信息,以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为教学主线,联结思考,解析与确立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分解目标,构建以“核心问题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单元整合式板块教学模式,是单元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关键词]单元资源;语文要素;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82-03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版教材编写是以语文“基本要素”的侧重点来组成教学顺序与线索,课文则是服务和体现这一顺序与线索的。建议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设计教学,也可以对现有教材的单元结构进行重组,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来安排语文学习的某些基本要素。

基于现有统编教材编写实际,关注编写体例及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信息,以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为教学主线,联结思考,解析与确立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分解目标,构建以“核心问题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单元整合式板块教学模式,是单元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单元教材编写简说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整个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落实两个单元语文要素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这个单元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体例,形成了一个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

二、单元教材解读与运用策略的提出

本单元教材编写主线分明,体例结构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构建了“阅读得法到习作用法,由初试身手的片段小练笔到整篇习作的完成”等教学内容与目标层次结构合理,但在教材整体解读与应用研究中尚存在下述问题:

(一)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解析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中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单元编排的精读课文《太阳》,原为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再学习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基于编者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是否需要重组以及怎样重组单元教学资源,以更利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和符合学生实际?

结合上述主要问题的思考,从单元整合教学的角度,以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的,从单元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研究层面,可以开展运用以下策略开展单元教材解读,以构建单元整合式教学模式:

(一)关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等单元板块信息,联结思考,解析与确立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中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保目标设置的科学性。

(二)分解目标,并依据实际,重组课内资源或引入课外资源,构建“读写结合”分步(分层)小练笔实践平台,以分散化解习作实践难点,提升习作成效。

三、单元整合式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单元教学目标简析

应用上述教材解读与运用的有效策略,我们可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目标定位细化分解为:

1.阅读能力目标

(1)进一步了解“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新增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的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体会说明方法的恰当选择。

(2)感受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了解说明文不同的表达特点。

上述目标中,了解说明方法及体会其表达效果是教学的重点,而感受作者如何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恰当地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的说明方法则是教学的难点。

2.习作能力目标:

(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表达内容】

(2)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表达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篇章结构】

其中,“说明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指导的重点,“能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是指导的难点。

(二)单元教学设计简析

1.以《太阳》《松鼠》《鲸》《白鹭》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教材资源材料整合构建整合式阅读学习课程。

课程板块一:《太阳》+“初试身手1”

(1)紧扣如下核心问题的解决,以《太阳》为学习主要文本构建学习内容板块,达成分解目标:进一步了解“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体会说明方法的恰当选择。

①文本主要内容理解核心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②太阳有什幺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这样写有什幺好处?

(2)以《太阳》第1—3自然段与“初试身手1”为教学资源,搭建阅读课程读写结合小练笔实践平台,以达成分解目标: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身边一个事物的特征。

课程板块二:《松鼠》+《鲸》+《白鹭》+“初试身手2”

(1)紧扣如下核心问题的解决,以《松鼠》为学习主要文本,增选《鲸》第1自然段,结合《松鼠》课后资料,构建学习内容板块,达成分解目标:主要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体会说明方法的恰当选择。

①文本主要内容理解核心问题:你从文中获得了松鼠、鲸的哪些信息?

②同样描写动物的外形,《松鼠》和《鲸》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幺不同?为什幺?

③结合《松鼠》课后资料改编为松鼠外形说明文段,对比《松鼠》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同样写松鼠外形特点,说明方法有什幺不同?

(2)以《白鹭》第2—5自然段与“初试身手2”为教学资源,搭建阅读课程读写结合小练笔实践平台,以达成分解目标: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身边一个事物的特征。

课程板块三:《太阳》+《松鼠》

紧扣如下核心问题的解决,以《太阳》《松鼠》为学习主要文本,以比较阅读形式构建学习内容板块,达成分解目标:感受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了解说明文不同的表达特点。

①同样写事物的特点,你发现这两篇文章在说明方法的使用和语言风格上有什幺不同吗?

②在朗读语气上,你如何处理两篇文章?为什幺?

2.以教材单元“习作”平台为主体课程资源,选用《交流平台》《松鼠》和《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部分教材资源,整合开展单元习作指导及习作实践评析修改,以最终达成习作目标。

课程板块:“交流平台”+《风向袋的制作》+《松鼠》+“习作”

(1)补充部分课外说明文文本资源,以“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单元要素——“常见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认知,加深对“依据事物鲜明的特点和表达需要恰当选择说明方法”的认知体验。

(2)以《松鼠》第4自然段和《风向袋的制作》第2—6自然段等文本节选资源,通过“松鼠搭窝”“风向袋制作步骤”的过程描述,自主感知运用“先后词序”“序数”更有条理的表达效果。(可在习作指导或修改指导中选用)

(3)以《鲸》《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自读领悟资源,树立当需要说明的事物具备多个鲜明特点时,可分段表述的篇章构段意识。(可在习作指导或修改指导中选用)

(4)以“习作前导”中的表格资源,发散学生思维,定位感兴趣的事物及其鲜明特点。

(5)以“习作提醒”,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表达形式和篇章格式等明确要求,确立习作评价理性与感性指标。

(6)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并学习修改。(可利用《鲸》《风向袋的制作》等习作例文批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修改。)

(三)单元前置学习与反思学习设计简述

前置学习,主要结合每个课程板块进行,建立在课程板块核心问题解决之前,主要为服务于核心问题解决的课文生字新词以及课文大意了解以及与核心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或尝试开展问题解决与学习活动等。

反思学习设计,主要结合每个课程板块进行,建立在课程板块核心问题解决之后,主要服务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所开展巩固和拓展提升性学习活动。

本单元前置学习与反思学习设计的教学资源,主要取自教材编写,适当选取部分课外资源,如与说明方法相关的一些文段和篇章,用以拓展学生相关问题的阅读视野,开展理解感悟说明方法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提升。

总之,建立单元组教学意识,实现上述单元整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建构,应建立在两点基础理念认知之上:一是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正确理解;二是把握语文要素概念,紧扣核心知识,建立问题解决驱动课堂的设计意识。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