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年

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既与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有关,也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两方面的心理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其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推动意识活动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状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是学生学习的行动理由,是个人意志愿望。所以,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因而它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一、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有: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的职业、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意志习惯。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体现父母对学习的态度要求和作风。2.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常常产生于学校、老师的表扬和周围伙伴同学的赞许认同。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1.学生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对于刚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目的大多数停留在为得到父母的表扬上。年龄越小学习的目的也越具体。所以,此时学习动机的作用微弱和短暂;到了高年级他们才逐步产生求知和自我提高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稳定而持久。2.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认知、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因而学习动机强弱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兴趣广泛、激情高涨、责任心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则强烈稳定。

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两种动机是交替产生作用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从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着手,逐渐引导学生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另一方面,当学生已经具有较稳定的内在动机之后,还要不断激发外在动机,使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相互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生存的需要,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生存生活本领。

其次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具体的目的和价值。教师不仅在上课导言上着意向学生阐明学习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和价值外,还要在每章节课的起始阶段安排一个“动机激发”环节,借以阐明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性。为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为什幺要学习这些内容”,进而再让学生了解我们学习的是什幺,是知识还是技能。这样就能够发挥学习动机的启动激发效应。

2.展示教师热情,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放下教师的架子和身份去跟他们交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欢你所任的学科上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热情与激情来点燃孩子寻求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体验成功的愉悦,点燃学习动机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如果这种愉快的心情重复发生,学习动机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就应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待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更要保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这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的动机。

4.教学技巧多样化,加强学习动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应对学习变为渴望学习。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教学技巧,例如: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展示学科的神秘魅力价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以及难易内容交替安排等措施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多提供直观形象支持来增强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注重教学、应用和趣味三结合,突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适当运用竞争。竞争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胜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求成需要。

5.恰当的反馈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重视学习情况的反馈,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成绩的优劣,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这些反馈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好还是不好,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动机,产生激励作用,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反馈的内容做到恰当及时地评价。教师的反馈性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赞许奖励,还是负面的批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依据。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要灵活运用,适度表扬、温和建言、严厉批评等多种反馈形式,使每种反馈形式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极致。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