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北师大博士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上,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和谐同步发展。这就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个性教育!”美国学者卡罗尔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在学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行为方式、概念、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这种所谓的“合理匹配”其实就是为了让各个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接受而采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各种教学手段、行为的综合及提升,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策略!

我们的传统教学通常都是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特色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并实施学生喜欢且适合的个性化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进行个性化教学策略。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自己的收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习本来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尤其是数学,因为当每个学生大脑中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就是他们学到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不管在哪里存在的都是个性化的学习,如在讨论组或教室里讨论,在小组里展开交流学习活动,这都是个性化学习。

那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呢?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获得深刻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生之间是有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知识基础的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人为地去改变。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消灭所有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又会回到“知识灌输”的老路。正如一个好的厨师要琢磨如何让客人喜欢自己做的菜,要去适应大众的口味,而不能让顾客来适应你,这才是一个好厨师要考虑的;一个好的演员要针对自己的观众的欣赏风格来改变自己的演绎风格,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自己的演出风格,这样是不会成功的。同样,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所以“教”要适应于“学”。我们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改进教学,去调整教学的风格和方式。当学生无法适应我们的教学时,我们就得对它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够接受,这是我们的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评价观

我们要树立“学生个个都是人才”的学生观,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创造机会,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过分偏爱某一位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打造适合他们自己的舞台,给他们多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被关注、被重视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到乐趣,树立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

作为教师,要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知识、技能、情感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化的、有差异的具体高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着明确的引领和激励的作用,同时也以教学评价为依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们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分数的意义”这一节,目标一:认识分数,学会使用单位“1”表示分数;目标二:会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说明其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根据实际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评价凸显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个体差异实施,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性,督促学生发展潜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上大多采用随时口头评价的形式,但它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这也是评价个性化,突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注意学生的现在,还要结合过去,因为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表现是不一样的,评价也应该个性化,而不是“盖棺定论”,这是一种以促进学生“长善救失”,唤起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所以,我们要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教学,从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地激励学生,发扬特长,冲淡家长对学生分数过分关注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关注,看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能拉近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距离,得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