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飞锋

[摘 要]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空间,真正把交流讨论组织成学生科学能力和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此开展探究教学,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有真正的科学味。

[关键词]科学课堂 探究教学 参与 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68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亲历发现的过程。亲历发现的形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增加知识,还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更能促使学生开展主动探究。从本质来讲,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才是具有真正科学味的科学课。2012年在安徽黄山特级教师论坛上,章鼎儿老师提出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三个观察标志。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观察标志入手,来探讨一下怎幺让科学课具有真正的科学味。

一、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观察标志之一:学生主体能否主动参与

学生主体能否主动参与是科学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在目前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程度还比较低。这样的现状背后必然有教师的原因。作为教师来说,既存在观念上的欠缺,也存在着方法上的不足。

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老师是如何把学生熟悉的映山红教到不认识的。

——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束花:这是什幺花?

——映山红!

——这叫杜鹃花。(板书并注上拼音)

——一一认识桃花、油菜花……

——还有一种花是我们这里没有的,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认识玉兰花)

——把字和拼音都擦掉,检测孩子认识几种花。

——学生一一指认,除了没见过的玉兰花没记住之外,还有一种花没人能叫出它名字。那就是一开始大家都认识的映山红。

问老师为什幺要这幺教,老师说,教材上是这幺要求的。

长久以来,考试主导着我们的教学,阅卷时的争论最后往往都是搬出教科书来终结,教学必然还是要严格按照教科书来进行,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对教科书的生搬硬套往往会被放在第一位,教师的想法和需求被放在第二位,而学生的需求则被放在第三位。在这种观念指导之下,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必然是不可能的。

二、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观察标志之二:活动空间是否适合学生

活动空间大而无当不好,太小也不行,适合度最为重要。而如何为学生谋划合适的活动空间,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活动空间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预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过小的问题。教师在探究活动指导中,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到,学生学习行为上虽然十分流畅,但思维主线上只有低层次的点状发展,不能“串联成线”,发展层次较低。教师选取简便的方法,只着眼于结果的取得,而没有耐心去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培养。

这种教学行为的根源,正是由于目前所用的测评方式所造成的。在这种思维定式下,我们的教师更多只会习惯性地考虑从如何取得更高的课业成绩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而不考虑教学活动在增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少是建立在研究学习主体的基础上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节《红、黄、蓝》。

——桌上放着三杯水,问:这是什幺颜色的水呀?(依次是红色的水、黄色的水、蓝色的水)

——取小透明塑料杯,往杯中倒一点红水问:如果再倒一点蓝水进去,猜猜会怎样?

——仔细观察(师演示,在红水中加蓝水,水变紫色,再加点蓝水,变蓝紫,再加点红水,变红紫),好玩吗?想玩吗?

——请同学们依葫芦画瓢照着做。

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活动空间略偏小,效果不太理想。

三、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观察标志之三:有否开展探究活动后的交流

活动后的交流在探究活动程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充分的交流,才能实现学生思维活动的“连点成线”,完善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使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判断的实证意识得以逐步确立,也就是说,不少科学教育的目标可以借助活动后交流的形式得以实现。

章鼎儿老师在报告中谈到,教师为什幺不组织研讨,实际上还是实用主义在作怪:教师认为交流并不重要,结果都已经有了,研讨则可有可无。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前期的活动都是为交流做准备的。我们的课堂要给交流足够的时间与地位,应该把它当成重头戏。如果教师没把交流研讨当回事,那幺就等同于教师没把探究当回事。

不过作为已认识到活动后交流重要性的一线教师,还是有组织开展活动后交流的意识的。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开展怎样的指导,才能让交流更为充分?让学生发展更为有效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磁铁的磁性》的交流研讨过程。

——活动指导5-6分钟。任务是:每人一块条形磁铁,一张条形磁铁六面图,每个小组一堆回形针。要求每位学生自己完成条形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画出“条形磁铁磁性强弱分布示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六面图对应条形磁铁哪六面等问题。

——学生逐面观察比较和记录,教师观察学生的进程。共15-20分钟。

——交流研讨一:能看懂别人的图吗?能使别人看懂自己的图吗?(师投影一张学生的示意图,请其他同学说说画的意思,再请作者说说其本意。检查学生读图和用图表达的能力,连续投影2-3张,解决读图和用图表达存在的问题)

——交流研讨二:在教室里找一个地方展示自己的示意图(四人小组贴在一起),然后去读全班同学的图,再回座位整理观察结果,并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与完成“全班同学观察条形磁铁磁性强弱分布”结果的文字表述。

——交流研讨三:选2-3份文字表述进行比较与修改,最后大家认定一份文字表述作为全班的共识。

章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上课也不觉得累。这才是真正走向探究科学课堂的努力方向。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也必然是具有真正科学味的科学课。以上三个标准既是观察课堂是否是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标准,也是检测一节科学课是否具有科学味的试金石。当然,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来设计活动空间,真正把交流讨论组织成学生科学能力和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我们科学课堂中的科学味自然会逐渐浓郁芬芳。

(特约编辑 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