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珍

[摘 要]一年级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往往图文并茂。可以指导学生先读图文,把握题目给出的条件与要求的问题,然后进一步筛选、甄别,找出关键的解题信息,最后尝试完整复述题意,从而真正分析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图文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5-0030-02

站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因素是信息加工转化能力。笔者认为,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所谓的信息加工转化能力,就是读图能力、图文甄选信息的能力和完整复述题意的能力。课本中的“解决问题”一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基本模式是两个关键信息加一个相关问题。学生要彻底弄懂题意,就要学会从图文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学会准确地复述题目大意。而读图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读图能力

一年级教材的“解决问题”最开始编排的是情境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感受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接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以例题的形式有条理、有情节地揭开整个问题的面纱。根据问题呈现的方式,一年级的“解决问题”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

第1种: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

情境图中包含有大括号、问号等提示符号,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大致了解情境图中的故事情节。教学时,教师问:“图里画的是什幺内容?”引导学生口述图中内容,将图片信息转化为语言信息,同时指导学生舍去次要信息,提炼关键信息,重点关注左右两边的兔子数量。例如,图1表达的是,左边走来4只兔子,右边走来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图2表达的是,荷叶上原来一共蹲着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

第2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这是学生学完数字“8”和“9”后碰到的第一道例题。图文结合的方式比起第1种呈现方式,难度增加不少。具体来说,增加了以下难度:

难度一:图文中包含条件和问题,单独看文字或图片都很片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特殊性,用“题意是什幺?需要解决什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条件?从哪里可以获知这些条件?”等问题指引学生一步步挖掘出图文中蕴含的信息,将图文结合起来编译成一道完整的纯文字数学应用题。

难度二:第1种呈现方式中,学生是根据情境图中的符号“”来理解题目是要求总数,或者根据已知总数是多少,从问号“?”推知题目要问的是剩下青蛙的数量;而第2种呈现方式需要学生认真观察静态图片中展现的动态趋势,根据小动物奔跑的趋向来预判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情节,从而推测出动物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时候教师的点拨至关重要:1.鼓励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数字信息。往常会有学生只看到事物的外形和色彩,忽略了数量,而新教材增加的提示语“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看出什幺信息?”,有效杜绝了学生东拉西扯的情况,让学生直接读图,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2.启发学生根据图片和提示性文字,编译出纯文字问题。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学生能够把图3中关于小鹿的问题转换成纯文字题——森林里一共有小鹿9只,跑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小鹿?

又如下面这题:

这一题比图3的例题难度更大,学生除了要挖掘出两个条件,还要根据这两个条件的逻辑关系设计问题。学生口头转述如下:(左边)一共有10瓶纯牛奶,小鹿喝了3瓶,还剩多少瓶?(右边)河边原来有6只猴子,又有2只小猴划船过来,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

再如下面这题:

这道题是以人物对话来揭示题意,根据“又来了7人”及“一共有几人?”,推测登山的有多少人,这需要学生自己去清点,完整表述:同学们约好去爬山,先来了9人,7人姗姗来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爬山?需要指出的是,图片信息与文字描述不对应的时候,应该以文字信息为准。

二、甄选图文信息的能力

在采集信息和转述题意时,还应注意信息的筛选。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情境往往和生活息息相关,它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相关信息做一定加工,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图文题中常常会出现大量干扰信息,其中包括与题意相关的可用信息与多余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甄别。

如下面这道题:

要解决“还有几人没来?”,“我们队踢进了4个”就是一个多余信息。又如:

“其中6人近视”这个条件对于解决“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纯属多余,不必理会。

三、完整复述题意的能力

完整复述题意是保证学生捕获数量关系与逻辑关联的重要举措。因此,从教材出现用情境图表达题意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复述题意的能力。在教学以情境图呈现的例题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复述题意,和学生一起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但是由于题目含有“?”“[                 ]”等符号来提示算法,所以在之后的各类练习中,学生不需要复述题意也可以顺利解题。于是教师就放松了对学生复述题意的要求。然而,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磨炼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先通读题目,再列式计算”的良好习惯。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有一个共性:图片与文字混杂,互相补充,互为印证,文字和图片各自承载不同的信息,单看其中一样无法窥探问题全貌,所以培养学生复述题意的能力很重要。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光是探寻结果,还包括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读图能力、信息甄选能力和复述题意的能力,这些还只是皮毛,后续的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是根骨。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