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传统观点,站在现代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立场上,通过对人类种系和个体发展阶段的分析,论述了语言和思维的具体关系和影响。

关键词:语言;思维;语言关联理论;认知假设;种系;个体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53-02

一、语言和思维的含义

从现代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语言和思维的含义如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观念的符号系统。思维,即人脑对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程。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产生的。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思维依存及其交流的工具。这个观点可以溯到柏拉图时代,众所周知,通过语言可以了解思维。另一方面,思维还支配着语言。没有思维就没有交际,语言就是失去了意义。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关系密切。

二、传统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1.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以洪堡特、萨皮尔和沃尔夫为代表。他们三人中后者对前者都有继承的关系,其中沃尔夫大大发展了这一派的观点,将其两者的关系绝对化了。沃尔夫本是一名化学工程师。由于工作中的仔细观察,他开始有了语言影响人们世界观的想法,并在这时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在萨皮尔的指导下,他主要研究了霍皮语,进一步论证了萨皮尔的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关联理论——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沃尔夫认为,思想的形成不是独立的过程,而是某种特殊语法的一部分;语言是思想的塑造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持不同语言的人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沃尔夫假说有一定道理,但是过于绝对化。在词汇和语义平面上,此假说是有道理的,但又应该指出,对于自己语言中没有的观念,人们总可以设法加以解释。要证实沃尔夫假说必须证明:(1)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毫无共通之处,可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的建立提出了反证,说明人类的思维有许多共通的东西;(2)各民族用以表达思想的语言系统毫无共通之处,这样的证明也是很难做到的。沃尔夫假设有着致命的弱点——语言决定论:语言可以决定人们的思维,决定人们的世界观。那么,不同语言的民族和种族之间就无法沟通;语言之间也就无法互译。先进的民族就永远先进,落后的民族就永远落后。社会学家菲什曼曾经指出,如果此假设得到证明,便会出现两种恐惧:一是被动状态的恐惧,因为我们不能不说话,我们就无法逃脱语言的摆布;二是绝望情绪的恐惧,因为人类没有希望能够相互了解和交际。

2.思维决定语言的观点。然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者维果茨基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认识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仍存在无语言的思维。(1)从种系发展看语言和思维。在《思维和有声语言的遗传根源》一文中,维果茨基指出,从种系发展的角度来看,思维与有声语言具有不同的遗传根源,它们的发展不是平行的,其发展曲线常常会交叉。首先,可以看看黑猩猩的思维。黑猩猩有原始的智力,例如会运用工具,能够把小树枝结成长枝打果子。维果茨基认为,黑猩猩这种原始的智力和有声语言毫无联系,它无需借助语言来思维。其次,黑猩猩也有自己的“语言”。例如它们能够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声音交际。它们能够表达和了解彼此的表情和手势;问题是这些表情和手势是和动作直接相联系的,而声音则是表达欲望、感情、主观状态的一种方式,始终不是“客观的”事物的符号。黑猩猩能发出声音,但是这些声音和思维没有联系。因此,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思维先于有声语言。(2)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和语言。维果茨基认为,婴孩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就会咿呀学语和叫喊,这些声音主要是表达感情的,和思维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两岁左右,原来分别发展的思维和语言才汇合,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于是语言才能成为思维的工具,思维才能用声音表达。他认为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圆圈,它们有一部分是重叠的,那是语言和思维一致的地方,这可以称为有言语的思维。皮亚杰持另一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活动并不来自语言,而是来自动作;智力活动发自于感觉—肌动阶段,是动作的内在化;思维的形成与语言的获得同时产生,两者都依赖于智力,都与象征功能的构成分不开。

3.从现实角度看语言和思维。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给语言学家们探索语言的起源、第一语言习得和思维、语言的关系方面以新的希望。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使得直立行走成为可能,从而解放了肺和喉头,为人类产生语言奠定了生理基础。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产生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进化的问题。然而,思维和语言哪个先产生呢?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思维先于并促使语言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制造和利用工具的能力还比较低,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联合协作。为了能在协作中达到互相理解,以达到目标的一致,他们迫切需要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时,他们首先发展的是手势语,然后,由于声音传播的种种优越性,再逐步发展了有声语言。那么,语言和思维究竟如何相互影响呢?(1)语言对思维的依赖性。语言只是一种信号,作为信号的事物和被信号所指明的事物之间要有一种指明和被指明的关系,否则信号就不能存在。语言是拿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指明精神活动中的思维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才成为信号,才成为语言;离开了这种关系,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只是声波,只是物理现象,不是信号,不是语言。(2)思维对语言的依赖性。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抽象思维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它是以认识客观规律,使人利用这规律改造世界的资格为社会服务的。但是要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就必须使人们有思想上和经验上的交流;而要交流思想和经验,首先要把他们表达出来,使它们成为可“捉摸”的、“物质化”的、可了解的东西,而语言正是表达它们的工具。与其说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还不如说语言帮助人们思维。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23.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80-86.

[3]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2-120.

[4]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3-67.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7-142.

[6]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8-92.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92-1193.

作者简介:吴启庚(1982-),男,江西赣州人,兰州大学毕业,文学硕士,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为关联翻译研究、旅游翻译研究和语言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