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尊重学生差异 注重引导体验

潘安

(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学生主体性如何将其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呢?尊重学生是实现主体性的前提,尊重学生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感、生活等差异。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体验性学习是基本的途径,教师应把握课堂契机,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主体性;尊重;体验;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那就是被人尊重的需要。学生由于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独立,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同时新课标要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全体学生的各种差异。但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得在体验中学习。“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它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法。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从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成为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发展的过程。

一、尊重认知差异,引导体验真知

1.课堂问题:认知误差。学生因知识积淀和认知能力的差异,课堂上常爆出“无知”之语。教师在朗读“司马迁受宫刑仍著《史记》,贝多芬失聪仍谱《命运交响曲》……”,有一生问“失聪是变傻吗?”,老师回一句:“这个问题地球人都知道,你却不知道?”又有一男生小心地问道“宫刑是什么刑罚?”老师答:“这个问题是男人的都知道。”教师的戏谑引来一片嘲笑,可如此“幽默”损伤了学生的自尊。

2.引导策略:追本溯源。对于学生认知无论多么肤浅,都应给予尊重,才能呵护并永葆其求知欲,同时学生的简单认知往往会成为知识深入体验的契机。在教《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习”课文解释“复习”,一学生认为学了后一直进行复习,不是很枯燥吗,何来“说”。这种认知得到不少同学拥护,教师可从造字法上引导学生对“习”的本义进行探究,甲骨文“习”从羽从日,本义就是鸟每天练习飞,引申开就是不断地实践。这则论语就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后,要去实践,学以致用,不快乐吗。又如上文的“失聪”的误读,可通过联系成语“耳聪目明”得以明辩,也可联系众多文献“听曰聪”(《书·洪范》)、“耳彻为聪”(《庄子·外物》)等进行印证。通过探究性学习,对知识进行“追本溯源”,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其探索热情,加深其对知识的体验。

二、尊重情感体验,引导体验真情

1.课堂问题:情感差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背景、经历、处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一个事物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一位老师让学生说说“我长大了要干什么?”,老师的个人情感是希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于是有的说当警察,有的说当科学家等,老师都表扬了。这时有个小男生举手说:“老师,我长大了要当——爸爸,当爸爸我要对妈妈好!”这个“理想”出乎老师意料,老师怔了一下,有些尴尬,忙说:“小小年纪怎能这样想呢?坐下!”小男生满脸失落。从这个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父母的隔膜留给他的那种隐隐的痛的情感体验,而老师简单的否定伤害了她的自尊,试问孩子以后还会说出真实体验吗。

2.引导策略:点拨深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因此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离题”,都应该给予尊重,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激发。若在师生情感体验有较大差异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体验进行适当的引导,以自己的理解激活学生的二度体验。《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有学生从个人情感上认为孔已己手脚不干净,还在狡辩。教师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告知学生,他不是在狡辩,因为他并不是个巧言令色的人。让学生再到文中体验孔已己“不是个巧言令色的人”,面对指责“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认为“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书籍是读书人的,作为读书人自诩的孔乙己下意识地认为书自然也属于自己。通过教师的经验加以点拨,加深了学生对这悲剧人物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尊重生活体验,引导体验生活

1.课堂问题:阅历差异。学生走进学校不是从零开始,学生带到课堂的有他的生活和经验。如《故乡》的教学中,学生对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很是不解,以他们的体验认为,表现少年润土的健康可以用“红苹果似的圆脸”等,除了阿凡达没见过脸是紫色的地球人。又如学生对《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进行批判时,突一女生说有点崇拜这个人物,因为“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会得罪人;这样的处事态度,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面对这些出格的体验,教师总一笑而过,未能解惑。

2.引导策略:激发旧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学习就是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引导其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并使其点亮自己的语文学习和人生。对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的问题,教师可趁势追问,生活中脸怎样才会变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冻得发紫,这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得出的;为什么闰土的脸是紫色?去文中体验闰土生活。是冻的,文中“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交代了季节——腊月。闰土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的;有的反驳晒的是黑的或古铜色的,如明星古天乐。教师因势利导,几次日光浴让古天乐的小白脸变为古铜色,海边的渔民长年累月经受阳光和海风的侵袭,变化更严重,应用哪些词来形容;学生们竭尽夸张之能,黑黝黝、黑的发亮、黑的发紫等词汇应运而生,紫色的脸吻合闰土的生活境遇。一个细小的枝末问题,让我们体验了闰土的生活,体验了鲁迅刻画人物的细致、传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语文课堂让学生享受尊重后,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真教育是人心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达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体验正是从心里出发。体验式学习,依托的基础是经验,而学生的年龄、经历等有限,且原有的经验如何与学习“嫁接”呢,这就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尊重主体,捕捉契机,丰富体验,定能有效实现主体的发展。

[1]赵丽丽.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2]贺义廉.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缺失与回归[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

G635

A

1674-9324(2014)28-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