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现象,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学习更不应该被视为可有可无。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中蕴含的精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为何厌学,这跟教师如何教有很大关系,作为中职校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结合现代生活,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的真善美,让其人文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古诗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230-02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职业类学校越来越多,初中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走进了中等职业学校。那么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还有学习文言文的必要吗?中职校的语文学习、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当一部分学生从中学生成为中职生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以前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的语文学科,其价值似乎慢慢降低了,学习时间大大压缩,课时一般每周仅四节课,不少学校将语文教学时间压缩为三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在如火如荼的上海市“璀璨星光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里,基础学科里的英语还能有一席之地,而跟语文稍稍有点关联的比赛项目仅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用”的应用文写作比赛。而在跟专业无关的“通用”类比赛项目,即便在大赛中获奖,其奖牌的含金量也远远低于专业技能类比赛。“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不仅学生有,有些学校领导也会这样认为。这种思想导致语文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语文教材中必然包含的古典诗文学习状况就更加尴尬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甚至有学生提出文言文是否可以不上的要求。

受升学考试文言文占相当比重的影响,古诗文学习一直受到中学重视。上海市一年一度的“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受到各普通中学的重视,而即便该赛事也面向中职生,并降低考试难度,将参赛对象专门划归“中职组”,但是参加该项比赛的中等职业学校也为数不多,有些参赛的中职生是被教师逼来凑数的,开考后很快交卷。有位参加三校生高考的学生说,所报考的学校可以因为许多获奖证书、资格证书加分,但在古诗文大赛中获得的证书是不在加分之列的。学生更加认为学习语文无用,学习古诗文根本没有必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一切围绕在“实用”的指导思想下,古诗文教学的艰难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真的就不需要学习古诗文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仅仅看眼前是否有用,真有点“鼠目寸光”的味道了。且不说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优秀古典诗文中蕴含的养分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职业人不难,成为能发现美、欣赏美、有优良品性趣味的高情商的职业人很难。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里,特别对古典诗文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即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并要求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选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本的古典诗文,都是教材编写者从职业类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精挑细选出来的,可谓是贴近学生的经典中的经典。那些入选的古典诗文,文质兼美,浓缩着先贤的思想智慧,仿佛一位智者教后人如何生活,充满着人格美、智慧美与哲理美。孝敬父母、友爱他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中职生成长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都能在传统经典里找到。传统经典篇章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促使学生的心灵优美的成长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必须。中职阶段正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人的各种思想意识、行为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但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人生道路选择的关键期的中职学生,语文教育就有必要帮助他们确立某种价值法则,这是人类自觉提出的,规范自己共同生活秩序的基本法则,激励他们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己任,确立社会大众在实际生活中所信仰、所奉行的道德信念以及以此为核心的人生准则,将自然的人塑造为文明的社会人。

目前只要有能力读高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大部分是不会选择职业类学校的。职业学校学生难教,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少,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人格情操的培养的人文类学科的学习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中职校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优秀古典诗文的学习。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是如何学、如何教的问题了。“知己知彼”,中职校教师首先要了解为何许多中职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比起三年后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明显要差一些,专业课被教师、家长认定为今后就业的“饭碗”,不少学生还是比较重视的,而语文、数学类的基础文化课就有些受冷落了。语文课上学生一听说老师今天要上文言文,会发出不欢迎的叹息声。问及学生为何讨厌学习文言文,学生的回答是:“看不懂,没意思,老是让我们背诵。”探究学生厌恶的原因,首先得问罪于应试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文章肢解成一个个考试点,过度讲解古汉语知识,忽略了古典诗文的哲理美、艺术美。古代汉语原本就因比较艰深难懂而让学生不愿接近,教师为考试争分又逼学生背诵,这种实用主义的教学方法自然会加重学生的反感情绪。

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也是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介绍作者、翻译字词句、强调古汉语知识点,这种刻板无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进入职业学校后,中考的指挥棒失灵了,比之英语,虽然不少学生也不爱学习,但由于英语学得好可能成为未来求职成功的一个要素,所以学生还是硬着头皮学;而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就不同了,学了没用的实用主义思想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厌学情绪完全表现出来。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经典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是每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肩上的重任。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文言文呢?最关键的方法用一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法大赛的标语“让教法更贴近学生”应该最有效。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淡化语法类教学。古诗文虽然读起来艰涩难懂,但毕竟是汉语言,对于中职类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来说,教师只要让学生大致理解文句意思就可以了,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当然应该讲,但讲解的时候可以粗放些,不必讲得太细。比如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也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弄清楚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让学生知道句子的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即可;再比如一些文言虚词“而”、“以”等,一个字往往有各种用法,也没有必要让学生都能分辨清楚,学生读懂文句的意思就可以了。我们语文教材的配套练习册的文言文练习,还是跟中学差不多的,过多考查学生的文言文语法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以为文言文就是咬文嚼字,而忽略了古典诗文自身的魅力。

2.挖掘古诗文作者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作家的敬意与兴趣。比如苏轼,不仅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还是一位热爱生活、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之人。李清照悲欢离合,李后主的天上人间,柳永的“奉旨填词”……每位作家身上都有独特的故事,教师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搜寻,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者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在学习一篇古典诗文时,不妨从作者本身的故事开始。如《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通过列出他的“简历”,让同学们看到其坎坷的一生,这对学生理解学习这篇散文很有帮助。

3.挖掘经典诗文与学生生活相通之处。重点突出对中职生的成长与能力培养有利的部分,突出古典诗文的情感教育,让古代情感与现代情感合拍。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所表现出的旷达、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可以无悔矣”的感悟、荀子《劝学》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坚持等,都可以结合中职生的现状,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等良好素养。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媒体资料,丰富讲课内容。许多媒体都有解读经典栏目,请著名的主持人讲读经典,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配上画面、音乐,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比如《子午书简》栏目撷取古今中外经典优秀诗歌、小说、美文,取其精美章节,邀请名家朗读,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及人物背景,以言述其情,以志传其声。重庆电视台的“品读经典”节目、百家讲坛对《论语》的解读等都可以被引入文言文课堂。

5.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介绍等,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做好PPT,交教师审阅后再由学生讲给同学听;对文章字句的把握,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也可以让畅所欲言;还可以在课堂上举行诵读诗文比赛,让学生根据文章出题考考同学;等等。以生动活泼的上课模式代替教师的“独角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改变文言文的考核方式。中职生的文言文教学以学生读懂大意为标准。文言文考试也可以改变笔试的传统方式,比如让学生朗诵诗文,写一篇小小的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古代作家、作品,找一个主题出份手抄报,做PPT,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查北京师范大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要重视经典古诗文的教学,想方设法将优秀文化精髓“嵌在学生脑子里”,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文化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颜乔陆.略论中职学校文言文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