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朋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渐趋繁荣之势,如何利用新时代的网络资源,抓住创业的时代契机,将成为每一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契机,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中,互联网资源不仅提供了创业渠道,还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供了指导和培训,网络资源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平台,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36-02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崛起而渐具规模的一种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它的主要表现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模式的结合,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业务体系的更新、商业模式重构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互联网经济时代存在一定差别,传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一媒体信息整合的方式实现效益,它的门槛高、时效差、规模小、接纳低,与新媒体平台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实现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极大融合,“+”的符号含义正是“整合以形成整体”,“互联网+”时代正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时代。

二、“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时代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繁荣,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铁饭碗”、“国有企业”、“国家机构”的选择渠道渐渐地使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就业压力,每年都有无数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有限的岗位需求量很难满足所有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成了待业在家的天之骄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这部分大学生还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转变就业观念,没有培养出时代呼吁下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时代选择,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创业精神,尽快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的大四毕业班都会开设相关“培养创业精神,发展创业能力”的讲座课程,是大四的必修课程,占据3至4学分,是大学生毕业之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对大学生创业的极大重视、极大支持、极大鼓励。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其最终目的是高等院校毕生可以立足实际,奉献社会。我国当前的人才形势即是创业优先、择业为辅,大学生创业是最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是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宗旨完全吻合的职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其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离开学校甚至在校期间就积极创业的大学生比缺乏创业环节或选择其他就业形式的大学生在领导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上都更为优异,尤其是在面对人生压力、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经历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没有创业过的大学生要表现得更好。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是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要通过社会环节的培养,自主创业就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形式。

(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待业群体,每年的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规模总是最大的,他们是造成中国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缓解社会就业紧张的局面,促进就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另外,我国人才模式始终比较单一,十分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大学生就业行为来转变。大学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主力军,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模式向着高技术性、高素质性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个体创业意识不足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是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载体,在技术才能、人文素养等多方面都要领先于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却没有和他们的个人能力一样呈现出乐观局势,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足。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是因为对创业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对自身的效能感太低,致使部分大学生不敢创业,是“创业失败型”心理群体。还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想要创业,却对于创业将要面临的辛苦感到畏惧,不愿付出努力,甘愿碌碌无为,这些大学生是典型的“创业怠惰型”心理群体。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基本没有概念,认为创业与自己无关,是特殊人才的事业,这部分大学生可谓“创业漠视型”心理群体。

(二)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以上三种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三种情况,他们之所以缺乏创业意识,对创业产生各种排斥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我国高校中普遍只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而其他年级都接触不到这个概念,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无关理性,只为实际需要存在的错误观念。另外,我国高校中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很多都是激情和热情高涨,方法与策略不足,没有从实际应用层面有秩序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只会空谈而没有行动的不良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过程犹如昙花一现,也正与此相关。

(三)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从社会层面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环境没有为大学生创设一个放飞梦想,大胆创业的理想平台。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困境,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指导,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理想的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之路,选择其他的就业方式。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我国现有政策没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我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建设还相当不完善。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构建系统创业教育体系,对创业教育抱以充分重视

我国高校应该从入学起就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创业教育规划,每个学期都固定安排一定的课时,并安排专职教师辅导,对于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都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尽量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这里所说的成功人士不是指非马云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不可,完全可以是本校的往届毕业生,他们的各方面条件和基础都与在校大学生相近,对大学生的启发意义更大。再者,学校应该建立创业辅导中心,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及时帮助,学校应该在辅导培训过后安排一些适当的实践课业作为每学期的最后考核。学校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作为一个专项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形式,学会利用互联网创业资源,通过一个时期的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尝试互联网自主创业实践。

(二)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时代下的人才价值观

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很多大学生提起创业便觉得遥不可及,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不出第一步就不会走得长远,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将创业中的自己与金领白领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相比较,要坚信只要不懈奋斗就会走出辉煌。第二,不要害怕挫折和打击,不要因为碰壁而放弃创业道路,不要在平庸中虚度青春。第三,不要因为传统就业方式的保险性而放弃自主创业,敢于挑战才有成功。第四,要坚持不懈,不怕吃苦,不要只停留在创业的理性阶段,理想的意义固然十分重大,然真正可贵的永远是实践中的每一小步。

(三)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其创业意识的萌发起到助推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就难以了解到当前的职业形式、人才理念以及市场信息,更不会锻炼大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创业必须的综合技能。因此学校应该适当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捷平台。

(四)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条件,提高其创业积极性。

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应该来自于社会。首先,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方法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降低创业的门槛,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另外,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大学生创业群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的热点,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体系的构建存在极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行动中来,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49-55.

[2]刘春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5):105-108.

[3]张晓峰,刘银华.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