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旋

摘要:探索农村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挖掘生活中的美,乡土文化中的美。本文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充实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发掘,活跃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其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就在身边;自然资源;延伸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50-02

“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发现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新课程标准》)在农村,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家庭文化氛围的薄弱、学习条件的简陋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可以用来借鉴和利用的绘画手段非常有限。同时,在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常常会感到美术教科书中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延伸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导他们把身边的艺术资源充分地开发利用起来,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去,点燃学生创作的兴趣与激情,就成为每一个农村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

一、就地取材,贴近生活

大自然是美育的另一课堂,在这个课堂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大自然中色彩斑斓的花卉,形态各异的石头,品种繁多的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等都是美术手工制作课可以利用的绝佳的材料。这些自然材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无限的情趣。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废旧挂历、纸盒、饮料瓶等制作一些手工和挂饰,也可以做成花瓶或者笔盒等;我们也可以利用鸡蛋壳、豆类、瓜籽类等用来制作贴画及造型训练;鹅卵石也可以用来进行手工制作或者是雕刻制作;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等来进行一定的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可以用其进行泥塑造型。岭南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就提供了《变废为宝》一课的练习。通过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环保教育。

笔者在教岭南版小学第三册《美丽的叶子》一课时,首先会让学生们去观察校园或村庄里的各种树叶,然后收集一些带到课堂上来。当学生面对这些就在身边,平日里又很熟悉的东西时,表现出了积极、高涨的情绪。在这次课堂上,同学们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身边普通的材料换一个角度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不起眼的树叶在学生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通过大胆尝试和创造,就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想象力了。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艺术与美。一个艺术家要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始终要贴近生活,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要能够在身边发现美。所以生活也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题材,是其进行艺术创作的源头。

二、挖掘资源,活跃课堂

上好一堂美术课,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笔者美丽的家乡——邹堂,是海滨邹鲁。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还拥有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只要利用得当,其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综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美术教学未来发展和可以利用的主要方向。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一课《走近传统民居》、第二课《走近现代建筑》,教材安排了一些中国各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欣赏,如北京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可以四处安家的蒙古包、星罗棋布的福建土楼、亲切朴实的黄土高原窑洞等。这些建筑物各具特色,很是吸引学生。但毕竟距离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较远,学生对这些建筑物可能会没有亲切感。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学生欣赏本地、村里的一些经典的建筑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讨论哪些是家乡的新建筑,哪些又是家乡的旧建筑,这些建筑各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清晰、综合、整体地认识潮汕的民间建筑艺术,使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此外,笔者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还组织学生参观、了解了校内的古建筑——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思诚公宗祠”。“思诚公宗祠”是本地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古建筑。通过身临其境地和古建筑直接对话,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同时也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美丽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创造性地开发美术教学资源,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而乡土文化也会让人目不暇接。通过将美术课教学的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起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发现身边的美,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的能力,这样就为学生积累创作素材,创造出有自己思想的优秀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这一课上,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关于带有潮汕传统文化的老物件,如:竹编花篮、潮汕红桃粿印、鱼篮等。通过这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并用语言把这些作品的寓意表达出来,再与同学共享这种“美”,使学生体会到共享“美”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在这次课程中,笔者按照赏宝、晒宝、画宝的三个版块有序推进,使整个课堂在一种享受“美”、体会“美”、表现“美”的节奏中进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既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美术知识,在欣赏中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又在动手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及巩固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地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收藏一些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品,同时也可以使美术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乡土文化艺术的热爱,充分体会美就在身边,并产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同时,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骄傲。

四、校园资源,延伸课堂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也可以充分利用在美术课堂中。美术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基于学校的环境,可以通过转换一个角度,将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到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就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积极发现校园文化中各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创作氛围。同时,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此外,农村生活的环境非常广阔,孩子们身在其中自然可以享受自然、接触社会,并可以为其之后的美术创作提供一定的素材积累。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去体验各种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在学生游山水、观树木、赏花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真切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绘画素材,厚积薄发,创出特色,画出精彩。与此同时,笔者在本校还建立了一个可供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书画展览室,可以给学生互相欣赏、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其更主动、更快乐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与创作中。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这些书画展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近年来,笔者辅导过的学生在市级、区级举行的各项书画比赛中均取得佳绩。

总之,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地探索,乡土文化就是美术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一颗热爱美术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