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红+慧筱

(1.延安大学教科院;2.延安大学学工部,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采用《辅导员压力问卷》对随机抽查的210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辅导员总体压力不高但较普遍,尤其是在工作技能、工资待遇、角色压力及工作负荷上;男辅导员压力大于女辅导员,且压力有随年龄和职称等因素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调适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22-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生活及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引导和教育。但1:200的比例,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防备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24小时的开机待命,大管家保姆似得的定位使得他们倍感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自身适应和发展的压力,由此造成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已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重视[1-3]。从知网上输入“辅导员心理健康”主题词,近几年逐年增多的有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希望了解辅导员承受的压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

随机调查了210名专职辅导员,其中男101,女105,缺失4人;年龄25-29岁者79人,30-35岁者91人,36以上者40人;职称初级116人,中级90人,缺失4人。工具是在缪洁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量表的基础上,简单调整。量表分六个部分,包括工作负荷、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工资待遇压力、角色压力、职业技能,15个题目,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依次给予1至5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

三、结果

1.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总体情况。从统计结果看,压力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技能4.10;工资待遇3.85;角色压力3.40;工作负荷3.39;竞争压力3.21,人际压力2.22;总体压力均值为3.35。在4分及以上及所占比例:职业技能148人70.5%(其中5分者达60人);工作条件134人63.8%;角色压力80人38.1%;工作负荷72人34.3%;竞争压力60人28.6%;人际压力6人2.9%;总体压力36人17.1%。从以上结果看,辅导员群体总体压力不高,但在某些方面某些人员上压力明显,尤其集中在职业技能、工作条件、职业角色和工作负荷方面。

2.压力的性别差异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男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各维度均值除“工作技能”外普遍高于女性辅导员的压力。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职业技能压力差异不显著(t=0.44、1.74、-0.06,p>0.05),工作负荷、角色压力、总体压力和工资待遇压力二者差异显著(t=2.02、2.35、2.27,p<0.05;t=3.21,p<0.01)。

3.工作压力的年龄差异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工作负荷压力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40岁及以上者、小于30岁者、30-35岁者;工资待遇压力随年龄而降低;而其他方面及总体压力均是随年龄增长压力增大。对他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工资待遇、工作负荷无显著差异(F=0.20、0.12,p>0.05),而竞争、人际、角色、技能及总体压力上差异显著(F=6.60、10.76、6.59、5.99、5.17,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30岁以下者在竞争压力、职业技能上显著低于于30-35及36岁以上者(p<0.05),后两者差异不显著,人际压力三个年龄段两两差异显著(p<0.05),角色和总体压力上均是30岁以下者和36岁及以上者差异显著(p<0.01),30岁以下者与30-35岁者差异不显著,36岁及以上者与30-35岁者差异显著(p<0.05)。

4.工作压力的职称差异比较。从表1可见,除工资待遇和工作技能外,初级职称者压力均值都低于中级职称者。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工作负荷、人际压力和工作条件压力差异不显著(t=-0.99、-1.89、0.26,p>0.05),工作压力、总体压力、角色压力和职业技能压力差异显著(t=-2.15、-2.45,p<0.05;t=-3.47、-3.08,p<0.01)。

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从本次调查数据可见,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普遍但总体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压力明显且部分辅导员压力较大。结合现有研究及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下面我们针对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职业技能不足。校辅导员的配比增多是从2004年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到目前为止辅导员群体是个年轻化的群体。而且辅导员“大管家”的身份也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他们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应对纷繁复杂的学生事务及日渐多发和复杂的学生问题。而且在当前网络媒介信息的影响下,影响学生问题的来源和途径更是复杂。

2.薪酬待遇不高。从本次调查可见,“薪酬福利待遇”等工作条件的压力不只是年轻辅导员的压力,而是全体辅导员的压力,尤其是男性辅导员。调查显示这是位居第二位的压力源。现实生活中辅导员所忙碌的是职责内或非职责内的工作,但自身的付出很难在薪酬待遇中得到体现。作为男性辅导员,传统的性别期望和要求,使得他们在这一方面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关于待遇问题,我们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规范奖惩机制,均等并不能产生激励。

3.角色或职责不清。辅导员就像一个“后勤”的替补队员一样,哪儿有事哪儿上,专业化不强,教师或社会觉得他们做着程序性的事务工作。但日复一日的奔忙,工作可能得不到认可的同时还会是责任的承担者。为避免这一点,要规范辅导员角色,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进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有利于提升职业价值感、赢得社会认同,同时亦可减少因为职责不清等因素带来的压力。

4.提高认识,注意自身调适。有时压力是由我们自身的问题造成的。辅导员应该对工作和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采用多种方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时敏.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探索,2015,(5):123-124.

[2]王雪,高建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引起的职业倦怠的危害行为表征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2(c):32-33,42.

[3]蒋蜀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收稿日期:2016-12-10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辅导员研究课题(ydfdyky201623)

作者简介:马素红(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发展与教育;惠筱(1988-),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