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姜春华+俞迪佳+郏宁扬

摘要:文章基于“美丽中国”背景,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江苏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现状,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美丽中国;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77-04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要求[2]。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将会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调查省内高职院校在校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现状,并进行成因分析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方法,对省内理工、文史、医药、农林、艺术等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445人,年龄在18—21岁之间,其中男生190人,女生255人;大一95人,大二235人,大三115人。

二、调查结果

1.了解环保知识的途径。

由图1可知,44.04%的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的,30.34%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普及教育活动获得的,22.47%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学习到的。由此可见,90后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他们更加倾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

2.在学校是否参加过环保宣传或实践活动。

由图2可知,仅有24.49%的学生经常参加,55.06%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5.84%的学生从不参加,有14.61%的学生不知道参加的途径。图2数据表明,江苏高职生具有一定的参加环保宣传或实践活动的意愿,但并不强烈,生态文明意识在高职生群体内尚未真正地形成。

3.是否知道世界环境日。

由图3可知,仍有20.90%的学生不能正确说出世界环境日具体日期,这说明有超过1/5的学生环保基本知识匮乏。

4.为了抄近路,是否会从草坪上穿过。

由图4可知,仅有56.86%的学生不会为了抄近路而横穿草坪,有11.21%的学生明确表示会,视情况而定的学生比例达到了31.93%。这说明知行尚未统一,生态文明意识浮于表面,生态文明践行程度处于偏低水平。

5.使用一次性制品(纸杯、筷子、快餐盒等)情况。

由图5可知,经常用和不用的比例分别是16.83%和10.52%,偶尔用的比例则达到了72.65%。这说明在生活便利和保护环境之间,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这说明目前在学生群体中粗放式的生活方式仍旧占主流,高校附近外卖业发达则是较好的佐证。

6.是否了解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由图6可知,90.34%的学生只知道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甚至有0.45%的学生认为没有危害。这说明目前江苏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缺失,使得学生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7.是否了解无锡太湖蓝藻事件。

由图7可知,仅有49.65%的学生知道并了解,36.64%的学生仅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情况,13.71%的学生甚至表示根本没有听说过。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于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表现得漠不关心。

8.是否有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与行为。

由图8可知,48.54%的学生表示知道电池随意丢弃的危害,有回收意识,但没有合适的途径,所以无法实现。这说明目前江苏高职院校并未真正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校内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平台支撑,尚未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9.是否有必要在大学校园中普及环保知识。

由图9可知,93.93%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环保意识,非常有必要在校内开设诸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类公选课,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生态文明建设践行能力。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10.高职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不足。

由图10可知,77.98%的学生认为学校环保教育途径匮乏,11.91%的学生认为课堂教育不到位,10.11%的学生认为学校本身不重视。高职院校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深刻反思、深度总结,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要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要积极搭建校内外生态文明实践平台。

三、现状分析

1.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薄弱。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充分地说明了江苏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缺失。

2.高职生生态文明知识匮乏。从雾霾、太湖蓝藻、废旧电池三个题目调查结果来看,有近五成的同学不能正确回答出生态文明常识,虽然部分同学表示知晓,但仅仅留于媒体宣传的表面,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3.高职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不强。目前在高职生群体中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和消费习惯,往往为了生活的便利而忽视保护环境,往往忽视与自身利益无关的生态文明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利己性。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江苏高职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处于偏低的水平。

四、建议

1.提高高职院校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是社会群体的主要目标,体现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则是只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生态文明素养。这种社会大环境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更加功利。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主旨,过度强调对学生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培养,却忽视了对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培养了大批“经济人”而非“生态人”[3]。面对当前环保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想谋求可持续发展,务必重构学院发展的顶层设计,务必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务必革新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打造立体式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4]。第一课堂重点讲授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而第二课堂则侧重生态文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与第一课堂的对接、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开展读书讨论会、撰写影评、组织辩论赛、开设模拟法庭、举办环保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则可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火力发电厂、垃圾填埋场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如“世界环境日”、“地球熄灯一小时”、“科普宣传周”等。

3.打造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思政教师可从意识层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专业教师则可传授学生生态文明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生态文明践行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改变高职生“高认同度、低认知度、践行力度不足”[3]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企业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者。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5],以科研促教育,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内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解读十八大报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DB/OL].中国广播网,2012.

[3]阚茜.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6.

[4]肖明.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文史博览:理论,2016,(7):76-78.

[5]张天阔.“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