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才 汪全海

摘要:根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要素,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丰富课程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方式,促进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转化几个方面进行诊断学教学改革,对应审核评估五个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专业素质,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改革;审核评估;诊断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14-02

诊断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也是执行医师考试的必考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效,而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24个要素中,课堂教学是要素之一。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重视发挥信息化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我们在诊断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基于审核评估要素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们诊断学教学应达到五个度:符合度——课程教学是否符合审核评估的要求?支撑度——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支撑相应的教学改革?吻合度——课程目标是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保障度——教学质量各个环节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满意度——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一门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的结果,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1],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开始教学前完成的一种规范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2]。教学大纲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教学大纲的修订需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修订。诊断学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几个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诊查技能,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去认识疾病问题,并且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及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中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注入学生社会责任成分。当然,因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诊断学的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要相适宜,教学内容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要求。2017年根据学校新版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诊断学教学大纲。

二、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审核评估的要素之一,审核评估要求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评价,充分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我们加大诊断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与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介绍不同专业诊断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同专业教学课程大纲、课程评价方式与方法,并且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此外,还提供一定的拓展资源,如根据专业需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建设案例库、素材库,提供相关网站链接,提供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

配合课程的教学进度,开放诊断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实验环境[3]。开放实验室除了常规的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外,学生可申请开设新的实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拟定实验内容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实验技术,经过实验小组讨论、指导教师认可后进行。开放实验室还开展部分研究性实验,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积极申报校、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利用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理念上,强调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课程设计采取基于教学目标导向的反向课程设计方法。首先设定诊断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目标分解成分目标,每一个分目标再通过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来实现,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图谱。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方法。翻转式教学的核心是数字教育资源,而微课这一短小精悍的新型视频教学资源的涌现,则为翻转式教学的普及和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我们采取的翻转课堂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翻转,只能说是部分翻转,主要应用在物理诊断部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结构模型。例如心脏听诊部分:课前,学生反复听取心脏正常音和杂音,通过微课视频了解心音产生的机制及杂音产生的原因,辅以部分习题和案例。课堂教师梳理主要知识点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模拟案例、习题、小测试等进行巩固。学习策略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即“行动学习”,学生一定要行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教师配置上,鉴于翻转课堂要求的人员配置,在导师及临床带教老师的统一要求下,我们充分发挥研究生及实习生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一方面解决师资紧张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年轻医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做到教学相长。

四、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我校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根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这种培养目标也是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的。为此,我校大力推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5]。我们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等纳入评价体系,力图形成正反馈系统。我们从课程内评价和课程外评价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课程内评价证据直接来自课堂,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问卷调查等,课程外评价包含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我们试图使用评价量表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将量表的评价结果纳入形成性评价,并作为终结评价的一部分,以达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评价路径。

五、促进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转化

我校的建设目标是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针对这一目标,要实行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要将这一思想融入到每一专业、每一学科的建设中。在诊断学教学中,我们努力创建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科研、教研选题,由教研室集体讨论,系统安排,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反向设计,即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科研、教研的选题,然后合理组建团队。通过科研、教研改善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任教、带教能力,促进科研及教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

以上是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去继续思考和完善。如开放实验室的项目有些不一定适应学生的需求,且应该开发一些创新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有一个逐步完善和巩固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诊断课的教学同样会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探索,并将其转化到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郭文革.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58-64.

[2]王凯,张秀兰,侯敏,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大纲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05):6-11.

[3]羊洋,李新香.优化开放实验室管理提升护理人才综合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419-422.

[4]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03):3-9.

[5]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