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宸曦

摘要:众创时代,必定呼唤着众创课堂。从胚胎重演律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的某种形式的重演,现代课堂应该是探索与创新的重演。本文分别从胚胎重演律、课堂教学重演律、众创课堂重演律、探索与实践等方面,浅薄地分析了重演的历史发展与实践状况。当代中国的中小学课堂,必将逐步进入众创课堂时代。

关键词:胚胎重演;课堂重演;众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207-02

重演律,胚胎学概念,也称胚胎重演律。其核心思想是: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其种群系统进化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借用这个概念,我提出课堂教学重演律,核心观点为:课堂教学模式(仅限中小学)应是人类探索过程、社会发展模式的有选择地重演。两种重演律的不同在于,胚胎重演律是完全客观的过程,课堂教学重演律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选择性。重要的是以重演律的视角,我们可以重新观察社会与课堂教学模式间的关联,从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本文将从胚胎重演律、课堂教学重演律、众创课堂重演律、探索与实践等方面论述。

一、胚胎重演律

借用了这个概念,有必要回顾下这段争议不断的胚胎学历史。

重演律,也叫生物发生律,1866年由德国人海克尔在他的著作《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重演律的提出,利用了19世纪胚胎学积累的大量成果。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胚胎学逐步发现,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在胚胎阶段的相似性,胚胎的发育首先出现门的发生,然后逐渐出现纲、目、科的性状,最后出现属、种的特征。学者们观察研究了许多物种的胚胎发育过程,即使人的胚胎也经历了单细胞(受精卵)、多细胞、类鱼阶段、有尾阶段,最后发育成胎儿,大致形成了一个由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海克尔的观点并非孤立,其他学者如冯·贝尔、缪勒等也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重演律的提出,对19世纪的生物学研究、胚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对重演律也提出了许多批评,主要的批评观点有两种:一是个体发育并非完全重复系统发展,以个体发育研究系统进化过程是有局限性的;二是个体发育并非单向地重演系统发展,个体发育的变异也累积了种群的发展。虽然有这些批评的声音,但即使批评者也承认个体发育过程总体上是系统发展的缩影。重演是简单而迅速的,或称之为缩影,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模式。以这样的视角看世界,似乎无不充盈着重演现象。

二、课堂教学重演律

人类的学习是复杂而多元的,不如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那样容易分类。总体上看,按照知识的来源,可以分为直接经验的学习与间接经验的学习;按照学习的目的性,可以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按照学习的组织性,可以分为有组织学习和自发学习;按照学习的空间场所性质,可以分为课堂学习与现实世界的学习……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有意义的,是课堂学习。它是有组织、有目的,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故称课堂教学。与之对应的是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所经历的探索过程中的学习。在众创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应是现实探索过程的有选择的重演。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生活多是分散的,教学也是分散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管理的主流,以上令下达为主,课堂教学也重演了这种模式。先生布置课文,学生朗读背诵;先生布置题目,学生作文。古代的课堂教学主流,重演的核心理念是服从。近现代社会,以大工业化生产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细致,工业标准一致,产品成批生产。课堂教学总体上重演了这种模式,标准化的批量学校,标准一致的学制、学年、教材、班级等,课堂上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成批训练,开展标准化考试等。工业化时代,课堂教学重演的核心理念是批量制造。人类的探究与创新活动贯穿了整个历史,但课堂教学并非始终重演着探索与创新的模式,课堂教学重演律具有历史选择性,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教育目的的制约。

三、众创课堂重演律

众创时代已经来了,至少在各个领域,每个人的生活中,已经开始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打上创新的烙印。众创课堂应该重演什么样的模式呢?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是的,每一个知识,每一项发明,每一个成果,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是那样丰富、多元。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却似乎都经历着一个共同的过程:情境与假想—探索、实践与挫折—成功—普及。这样的过程也许几天,也许几年、几十年、成百上千年,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历史发展了,人类学习了。譬如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情境与假想阶段出现在1869年,当时已经有了电报与摩尔斯密码。贝尔在做语言学教授时,不经意间发现,供电或断电时,线圈会发出噪声。他忽发奇想,电流会不会传播声音呢?于是他进入了反复不断地探索、实践、挫折的循环中。1875年6月2日,他终于成功了,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与喜悦中。1878年,电话逐渐普及。不仅电话如此,小到生活小发现、小发明,大到引力波的发现、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无不经历这样的过程。创新、普及,再创新,再普及,不断往复,社会才不断发展。众创时代来了,必有无数的人,无数的假想,无数的探索,无数的挫折,无数的成功,无数的普及与推广……为了这无数美好的现实与未来,课堂教学准备好了吗?中小学课堂教学,应该普遍培养具备基本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众创课堂的教学模式,至少重演这样的几个环节:情境与假想—探索、实践与挫折—享受成功—普及推广。

(一)情境假想

现实中的情境是客观存在的,课堂上的情境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营造的。在良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提出假想。目前这一环节主要有这几种样式:引导学生进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遇到困难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假想;设计情境,逐步呈现矛盾的境地,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进而提出假想;直接提出问题等。

(二)探索、实践与挫折

依据认知的冲突、预设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探索与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应具有思考性、多元性、成长性。难度控制在熟悉与未知之间,难度系数在50%以下。活动还应具有梯度性,满足不同水平成长需求。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有序适时组织有益的研究与交流。体验挫折与体验成功,同样重要。抗挫折的能力是在抵抗挫折的过程中形成的,探索能力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

(三)汇报评议,享受成功

组织学生对探索成果进行汇报交流与评议,得出重要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得到成就感,每个人也都应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并克服困难,鼓励个性与多元。课堂上对现实探索过程的重演,是对未来最好的积淀。

(四)普及与推广

现实中的发明与发现,总要普及成常识或者产品,形成共同认知,形成生产力。课堂上对认知成果的普及与推广,更多体现为全体学生能力化,将探索与创新形成的认知成果普及成基本能力或认知常识。在新的能力与认知基础上,继续更高的探索,形成探索与能力化的循环往复,基本素质、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们不断成长。

四、国内外众创课堂重演的探索与实践

一些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了集中创新的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各国对个性的发展、创新的支持逐渐成为社会风气,成为对教育的要求,并最终反映到课堂教学中来。约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都强烈支持着课堂教学对现实中探索与创新的重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们对众创式课堂的探索逐渐深入与广泛。

随着众创时代的来临与深化,个性化的探索、创新将不断地深入广泛,重演众创模式的众创课堂必将更加多元化,更加个性化,更具探索性、创新性。全面建设培育众创人才的众创课堂,已经从昨天开始,今天正在我们的脚下延伸,明天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