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拓展实践载体,推进文化育人,强化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主动权,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066-0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形势下,高校要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时代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现象,主宰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培育、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具有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的作用[1]。理想信念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决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人一旦缺失理想信念,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失衡,价值追求就会出现偏差,就会陷入危险境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现阶段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坚持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时代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活动,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方针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没有真正形成全员教书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当前高校有少数教师未能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内化为教学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其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及学工队伍承担,后勤、科研、保卫等部门人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欠缺。其二,重知识传播,轻行为养成。少数教师狭隘地认为培养学生就是传授知识,课堂上只负责讲授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行为养成的培养和教育,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和“教而不管”的现象。其三,重纪律约束,轻思想引导。高校注重以纪律来约束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存在“只管不导”现象。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偏重于社会理想信念,内容大多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没有很好地把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脱离了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部分理想信念教育专题报告或讲座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对学生最为关心的个人修养、职业发展、生活理想等方面的重视不够,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导致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认同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三)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突出

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大多在课堂讲授理论,个别体验式教学仅仅停留在“参观”的形式上,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突出。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情景模拟、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较少,利用网络、视频、易班、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手段不多不活;在教学模式上以课题教育为主,忽视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单纯的理论灌输,缺少了实践,学生只有空洞的认识而没有情感的体验,只会流于肤浅[2]。学生缺乏实践体验,难以达到真正的认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

(四)大学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对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大学生既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对象,又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客体;既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介体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又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营建者和改造者,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其主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受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未能把理想信念与自我追求结合起来,导致学习自觉性不强,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理论教育的状态,甚至出现消极情绪,应付学习甚至拒绝学习。未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缺少学习动力,无法形成有效机制,理想信念教育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能成为一句“美好”的口号。

三、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全体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四个统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先进文化最先受教育者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和深厚的学术素养,求真务实,严谨治学,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全体教师都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各个环节,要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二)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关乎为党立言、为党育人、为党守土的大业[3]。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升教育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渠道、强化教学实效。在内容上,要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代主题融入思政理论课程,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中国梦”精神等。在模式上,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情景模拟、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实践式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传导运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4]。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时代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引领社会的主流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价值核心,也是广大青年应该树立的精神追求。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教学实践环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强化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要把社会实践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时代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意识;要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建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要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作风,树立廉洁修身的政治意识;要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实践教育载体,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大学文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缺乏大学文化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陷于形式化和空心化[5]。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底蕴和历史沉淀,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个人修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发挥其教育职能的使命所在,也是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但思辨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一些消极文化的影响,高校要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积极开展“与信仰对话”“讲好中国故事”等系列主题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坚定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良好环境,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以积极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养成“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修养,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五)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意识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我理想追求与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国梦”与“我的梦”结合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变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在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自我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发展。

(六)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网络体系,主动占据理想信念教育网络阵地制高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这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新方法和新手段。与此同时,多样文化和多元价值的冲击碰撞,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高校要结合网络文化特色和大学生思想特点,以“中国梦”精神为主题,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体系。要建立一支信息化教师队伍,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体系,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APP等媒体平台,开设微课堂、易班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要加强大学生文明用网教育,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净化网络环境;要做好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牢牢抓住舆论话语权,传递正能量,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主阵地。

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 2011,(4):5-9.

[2]张静.态度形成理论视阈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11-13.

[3]陈福生.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N].光明日报, 2015-06-07(007).

[4]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4):42-48.

[5]王辉.论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7,(3):113-116.

Insisting on Mor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N Wen-cai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25,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take morality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sist on the valu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 deepen curriculum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 the practice carrier, promote cultur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main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grasp the initiative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n the network,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orality education;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ure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9-09-05

基金项目:2019年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成果(编号:F410405)

作者简介:谭文才(1983-),男(汉族),广东罗定人,大学本科,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