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李永峰 席恩华 董晓英 连诚龙 孔令龙 毛安

[摘 要] 针对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山东农业大学涉林学科自身特点,探索了符合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的模式并加以实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对涉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创新创业;改革与实践;林学学科

一、改革背景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进行得如火如荼,收获了很多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林业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其内涵发生了深刻转变,已从传统的种植生产扩展到园林规划、园艺设计、花卉、草木、木材加工、森林培育与经营、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规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然而,从近几年作者指导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各类比赛的实践经历来看,林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既有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有林学学科自身的独特问题。本文针对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我校涉林学科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的模式并加以实践。

二、改革措施

(一)大学生科研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在山东农业大学施行数年,取了较好的成效,所申报的项目选题科学合理,比较注重创新性。申请人一般是大二学生,通过组建一支合理的团队(一般不超过5人)进行申报,每个项目均配备一位指导教师,项目评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学科初审、学院预审,最终根据专家小组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立项,其中的优秀项目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在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申报初期,学生积极性普遍很高,随着项目的进行,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材料查找、报告提交等程序,执行上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会有一定“挫败感”,积极性逐渐降低;(2)大二学生并未完全涉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在项目的设计和执行中遇到阻力,导致项目立项困难以及进展缓慢;(3)学生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不了解经费的使用规则,导致项目进度滞后以及经费报销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体系建设、目标定位及内容范围等方面对大学生科研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平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制订出大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初步框架,内容包括学生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科研档案的建立、科研的长期规划、奖励机制等,同时加大项目管理培训,邀请相关管理人员为学生申请者介绍计划的申报和实施、经费预算和管理等内容,邀请指导老师介绍项目执行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各个节点需要准备的材料、经费报销规范等。通过科研平台和制度的建立和施行,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体制,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良好运行。

(二)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设计

近年来,我校涉林学科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具体体现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够(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培养平台),林业领域创新资源开发不够(林业创新能力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科之间沟通不充分(林业和其他学科融合不够),与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林业实践经验)这几个方面。

对此,有针对性地在林业创新资源开发、学科间融合、对外交流、林业生产实践方面采取一些强化教育措施[1],充分发掘林科自身优势特点,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些措施包括:采取学科间以及国际合作培养、为大学生设置学科交叉以及生产应用型课题、开展林业创新竞赛等,实现课程学习、科研、实践三者有机融合。在学科间合作培养方面,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专业间的相互了解,设立“双导师”制度,第一指导教师为本学科教师,第二指导教师为交叉学科指导教师;在国际合作培养方面,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林业资源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的林业创新方法;在课题设置方面,更多设置一些学科交叉课题或者与生产应用结合紧密的课题,使学生获取更全面、更有用的专业知识。

(三)创新创业竞赛能力提升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教学培养模式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训练为辅,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实践课程,但是缺乏挑战性和实效性。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能力,学院设立学科间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各类大赛规则,学生在赛后认真总结归纳,通过比赛提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调整

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和调整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创新创业课程,增加实践训练内容,构建更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分设置,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涉及涉林专业的本科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分学制和培养方案调整。例如: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胶黏剂与涂料》双语课程的改革中[2],增加实验学时的比例并增加实习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全面的胶黏剂生产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生产、科研、管理工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础;在生态专业“保护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中[3],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案例的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性,增设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反馈意见。以上一系列课程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实践成效

改革实施以来,围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典型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三年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获得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山东省金奖、新动能奖;2019年“创客中国”智能融合应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8年全国林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9年“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竞赛奖励20余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率的增长。

总之,开展涉林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增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对涉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安,于晓艳,鲁法典,袁义福,李琪.对外交流项目促进涉林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103-105.

[2]李琪,杨来诚,于晓艳,鲁法典,桑亚林,袁义福,毛安.中外合作项目中“胶黏剂与涂料”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124-125.

[3]袁义福,毛安.“保护生物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9(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