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华 温景文 吉燕宁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应用型转型为背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通过转型示范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多年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应用型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建立“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对于提高校企合作深度,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学校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JG201801);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201814);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3)

[作者简介] 赵中华(1978—),女,辽宁铁岭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061-02   [收稿日期] 2020-02-0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我校为辽宁省第二批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学校,在国家和辽宁省教育政策的引导及辽宁省教育厅支持下,转型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校“上下一心、齐抓共‘转”的思想观念。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辽宁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一定要紧跟地方发展,办出特色品牌,强化工程实践应用,是民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是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的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鼓励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2]。高校实现转型,关键在于专业设置要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出发,面对辽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紧密对接建筑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凸显自身办学特色。依据产业链构建科学的专业体系,使学校主体专业与建筑产业链生产流程的各环节相对应。本文针对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在总结我校两年来转型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应用型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通过转型示范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多年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开展应用型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解决土木类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真正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真正培养符合岗位社会需求的土木类应用型人才。

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共建“校企一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学生参加实践存在安全等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尚不全面[3]。探索土木类“校企一体、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相关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明确专业定位,校企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行业背景深厚,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土木类“校企一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建筑产业链土木工程专业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促进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聘任校外客座教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与顶层设计,明确专业定位和规划,与企业一起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系统构建与岗位流程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开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校企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和应用型教材

我校采取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岗位流程,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系统构建与岗位流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加强课程建设,更新课程内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实现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水平,培养“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充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教材,教材内容与实践内容紧密相连,具有应用型行业特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共创“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达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大学生开展工程实践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我校已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获批2018年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深入开展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实践中强化以“校企融合、工学融合、做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专业岗位能力训练,融合三个教学过程,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融合教学理念下的“产教融合”[4],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相融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土木类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与岗位就业相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土木工程职业标准相对接、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对接。这对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应用型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中,部分高校只看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5],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一步。我校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围绕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互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大校企双方的师资合作交流力度,企业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聘请企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讲授课程、不定期开展实践方面相关内容的讲座,实现教师和师傅相统一,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挂职锻炼,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的学习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明确研究方向,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理论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做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五、结语

本研究瞄准高校土木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建立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我校应用型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其他应用型高校特别是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1]姚勇.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2019(4).

[2]陈联盟,等.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5).

[3]张海花,等.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4]赵中华,等.基于校企联盟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8).

[5]沈璐,等.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土木工程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观察,2017(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Zhong-hua,WEN Jing-wen,JI Yan-ning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16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major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monstration major of civil engineering,an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is carried out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stablishing a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work-study integration.This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production line,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other talents training models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ivil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model